第一百六十六章 孔賊作亂(2 / 2)

所以,當八月大淩河告急,朝廷下旨要登萊派兵出關赴援之時,孫元化毫不猶豫派孔有德率領千餘精銳騎兵赴援。

孔有德雖然畏懼韃子,但同樣也畏懼軍法,朝廷有令,他不敢不遵。再說,孫元化對他有收留之恩,老巡撫既然點名要他領兵出援,那他不能有二話。

孔有德采取拖字訣,一路磨磨蹭蹭,原本想著可以拖到戰爭結束,然後再返回登州,可是誰想到大淩河的戰事竟然拖了兩個月之久。

當孔有德率兵走到吳橋的時候,部隊的糧食吃完了,而且這年的大雪來得特別早,冰天雪地之中,部隊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河北連年大災,吳橋這個小縣城根本無法提供孔有德千餘士兵的糧草。

得不到地方接濟的孔有德隻好開始自籌糧草,所謂的自籌糧草,也就是如土匪一般的闖入普通百姓家,搶奪食物,一時間隻鬧得吳橋哀鴻遍野。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壞在這些土匪一般的東江兵竟然膽大包天,誤打誤撞的闖進了當地一家土豪的老丈人家中,因為搶奪幾隻雞而與這土豪的老丈人起了衝突,失手之下將這土豪的老丈人推倒在牆角,那老頭年衰體弱,竟然就此一命嗚呼。

這下可捅了馬蜂窩了,那土豪本身並沒有什麼功名勢力,但他的一個族兄卻在京師為官,得知此事之後自然不肯罷休,率人找上門來,要孔有德給一個說法。

孔有德無奈之下,隻好將那幾名肇事的士兵重打了幾十軍棍,並向那土豪賠禮道歉。

然而,部下的士兵卻認為受到侮辱,他們這些東江兵本來就軍紀極差,平時搶些吃食啥的根本就不當回事,這會兒軍糧吃盡了,地方州府又沒有供應接濟,讓他們吃什麼,喝什麼?

這次失手打死人那不也是意外嘛,這亂世人命如草芥,死個把老百姓,算個球事?

尤其是那幾個被打了的士兵,更是覺得氣憤難平,在一群亡命之徒的鼓動下,竟然將那土豪一家痛打了一頓,並且勒索了不少金銀才罷。

這下,那京官一族的勢力更是不肯罷休,非要孔有德交出肇事的士兵。但是部下的士兵們則針鋒相對,絕不妥協認錯,一定要孔有德為弟兄們做主。

孔有德犯難了,交出去吧,部下們不答應。不交吧,京官土豪不答應,怎麼辦?

這時候,一個關鍵性的人物碰巧出現了。這個人就是李九成,一個嗜賭如命的賭徒。

李九成原是登州大營的一名千總,他兒子李應元也在孔有德部下做千總,與孔有德也是老熟人了。

幾個月前,登萊巡撫孫元化派遣李九成攜帶銀兩去西北邊塞去買馬,準備發展訓練一支像關寧鐵騎那樣的騎兵,以對抗韃子的騎兵。可是李九成這個賭鬼卻將買馬的銀子全部輸光,正在盤桓著如何回去交差,結果碰巧遇到左右為難的孔有德。

李九成本就走投無路,見到同樣為難的孔有德,深感同病相憐,於是便開始唆使孔有德和兒子李應元起兵造反,這樣他就不用為如何向孫元化交代買馬錢的事而發愁了。

孔有德思前想後,最終一咬牙,說道:“既然橫豎都是死,大丈夫那何不幹出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享受夠了再死!”

隨即,孔有德高舉反旗,縱兵擄掠,那家土豪和京官一族首當其衝,被搶了個精光,有幾個人想要反抗,也被打死。

然後,孔有德掉頭向山東殺去,一路之上連陷數縣。

剛剛用糧餉解決皮島兵變的孫元化一開始接到孔有德在吳橋叛亂的消息後,並沒有過多慌亂,在他看來,遼軍們鬧事不過是因為沒有糧餉,這才一時腦熱做了這糊塗事,隻要曉以利害,再將糧餉發足,不追究為首者的責任,這場兵變就很快就能被解決。

然而時任山東巡撫的餘大成卻不認同孫元化的意見,他認為遼軍多為亡命之徒,今日既反,便當立即剿除,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為此,他準備親率一千魯軍精銳,並兩千從河南地調來的浙軍精銳前往鎮壓,意欲將這場叛亂扼殺在萌芽之中。

餘大成的主張得到了登萊總兵張可大的支持。張可大對遼軍甚為了解,知道他們既可為兵,亦可為匪,且戰鬥力遠勝北直隸駐軍,一旦發難,隻怕河北地便要糜爛,搞得不好,京畿都有可能受其危害。

張可大整頓兵馬,準備與餘大成所屬兵馬夾擊孔有德叛軍,將其消滅在青州一帶,不使其竄至登萊地區,以免東江舊部與之呼應,一發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