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圳市生態文明建設道路探析(3 / 3)

2、建設綠色建築,提供綠色居住

建築是人們工作與生活的重要場所,倡導綠色工作與生活必須建設綠色建築。綠色建築就是在整個建築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包括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等,同時還要保護環境和減少汙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是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為把深圳打造成“綠色建築之都”,使深圳成為引領全國綠色建築浪潮的重要基地,深圳市以“四節二環保”即建築的節能、節材、節地、節水以及室內、室外環境保護為核心,著眼於建設項目的決策、設計、施工、使用、維護乃至拆除回用等全壽命周期,以最少的能源投入、最低的資源消耗和最少的環境幹擾,營造安全、健康、舒適的建築環境空間。為此,深圳出台了《深圳市綠色住區規劃設計導則》和《深圳市綠色建築設計導則》,要求所有新建建築全麵實施綠色建築標準、全麵推進既有建築綠色改造、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築規模化應用、推進建築廢棄物減排與綜合利用、推進綠色城區綠色社區建設、推進建築碳排放權交易試點,讓“有生命、會呼吸”的綠色低碳建築在深圳越來越普遍。根據《“綠色建築”映襯“深圳藍”》報道:目前,深圳已有綠色建築1300萬平方米,按照每年新增1000多萬平方米麵積來計算,預期2015年深圳綠色住宅項目將超過4000萬平方米。從梅山苑的屋頂綠化,到園博園的太陽能發電,再到深圳低碳城的建設,深圳市綠色建築迅速崛起。深圳低碳城是低碳節能的典範,集10大低碳環保技術係統、90多項低碳生態技術於一身,到2020年,低碳城GDP總量達到700億元人民幣,萬元GDP碳排放強度小於0.32噸/萬元,人均碳排放強度低於5噸。2011年,深圳對市民中心中央空調實施能源管理改造,引進深圳達實智能投入自主研發的能源監測管理信息係統及節能控製係統,年節約電費超過300萬元,節電率達26.5%,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評價該項目為“全國第一個市級以上政府辦公建築合同能源管理項目”。

五、結論:深圳市探索了一條“三生”共贏發展道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資源環境代價,走了一條先發展後治理的傳統發展道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黨和政府提出決不走傳統發展道路,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進一步提出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深圳經濟社會發展也經曆了相似的過程。2008年,深圳市被環保部選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要求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道路,為全國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積累寶貴經驗。深圳市在全力打造生態文明之都、實現美麗宜居的深圳夢進程中,吸取了先發展後治理傳統發展道路的深刻教訓,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開拓了一條生態優美、生產發達、生活富裕的生態文明發展道路,較好地實現了生態、生產、生活的“三生”共贏。其中,生態優美是生產發達、生活富裕的重要前提和先決條件,生產發達是生態優美、生活富裕的物質基礎和重要手段,生活富裕是生產發達、生態優美的出發點與最終歸宿。如果說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一條生產優先的生態文明發展道路,那麼生態優美、生產發達、生活富裕的文明發展道路就是一條生態優先的生態文明發展道路,實際上是一條生態優美、生態生產、生態生活的生態文明發展道路。深圳是在確立“生態立市”發展戰略的基礎上,以建設生態文明典範為目標,將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保護放在優先地位,通過優化城市空間格局、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構建生態產業結構、培養生態生活方式、養成生態消費模式、完善生態文明製度等措施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性、生態保護型城市。也就是說,走生態優美、生態生產、生態生活的生態文明道路是深圳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功經驗。

(注: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幸福觀視角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道路反思與前瞻研究(13BKS048)、我國工業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研究(11BKS045);湖北省高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生態文明教學資源開發利用研究與實踐(2011133);湖北省高校人文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大學生發展與創新教育研究中心2014年度科研開放基金項目: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模式研究(CXS20140008);湖北省高等學校人文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環境經濟研究中心開放基金項目: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建設道路研究(2014002B)。)

【參考文獻】

[1] 馬學玲、闞楓:中國生態城市榜單發布 深圳市多領域領先全國[N/OL].中國新聞網,2013-06-20.

[2] 葉明華:深圳十二五規劃實施方案出台[N].南方日報,2011-11-10.

[3] 劉晶:深圳構建五大生態文明體係[N].中國環境報,2012-11-16.

[4] 呂紹剛、王星:首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6月17日開幕[N/OL].人民網,2013-06-17.

[5] 李聽:城市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

[6] 程景偉:深圳推廣新能源汽車量居全球城市首位[N/OL].中國新聞網,2013-01-27.

[7] 吳德群:轉型升級之功 綠色發展之力[N].深圳特區報,2013-07-17.

[8] 方勝:深圳人均水資源僅為全國均量1/12[N].深圳特區報,2013-03-22.

[9] 董思:深圳四大舉措實施最嚴水資源管理[N/OL].深圳市人居環境網,2013-07-11.

[10] 本社編輯部:生態文明試點建設的生動實踐[J].環境保護,2011(14).

[11] 操敬德、王濱、李宛珊:破解水資源瓶頸 建設“美麗中國”典範城市[J].中國水利,2012(24).

[12] 程連紅:“深圳藍”增強城市軟實力[N].深圳商報,2013-07-16.

[13] 全市大氣環境質量提升行動動員會召開[N/OL].深圳人居環境網,2013-09-25.

[14] 許勤:2013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R/OL].中國經濟網,2013-02-04.

[15] 王湛、林清容:廢水垃圾再利用 經濟節能又環保[N].深圳特區報,2013-09-25.

[16] 王湛、林清容:垃圾場“變身”生態公園[N].深圳特區報,2013-09-25.

[17] 王湛:“公園之城”全民共享綠色福利[N].深圳特區報,2013-08-27.

[18] 文燦:深圳人共享“綠色福利”2020年綠化覆蓋率將達50%[N/OL].人民網,2013-08-19.

[19] 廣州深圳重慶曆年GDP和人均GDP一覽(1978—2011)[EB/OL].

[20] 蘇振鋒:低碳經濟 生態經濟 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的關係探析[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0(6).

[21] 王曉晴:綠色正能量的集聚效應[N].深圳特區報,2013-07-19.

[22] 關於深圳市2013年1—6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R/OL].深圳政府在線,2013-09-11.

[23] 程連紅:綠色經濟藍色天空和諧交響[N].深圳商報,2013-07-18.

[24] 程連紅:新能源車為“深圳藍”添彩[N/OL].深圳市人居環境網,2013-07-22.

[25] 黃吉喬:論深圳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與產業結構調整趨勢[J].開發研究,2011(1).

[26] 唐俊:深圳低碳轉型若幹思路[J].開放導報,2013(4).

[27] 深圳有26.4萬黃標車 下月限行要注意[N/OL].深圳市人居環境網,2013-06-27.

[28] 許宗衡:跨海取經與生態文明[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8.

[29] 崔霞:深圳有望建成500個綠色建築項目[N].深圳商報,2013-06-27.

[30] 程連紅:“綠色建築”映襯“深圳藍”[N/OL].深圳市人居環境網,2013-07-26.

[31] 十八大報告文件起草組: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劉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