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民辦高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1 / 3)

淺析民辦高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教育經濟

作者:陸竹棠

【摘要】 民辦高校作為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益激烈的辦學競爭中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高度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工作,而要想實現該方麵的突破,必須整合學生管理部門的力量,積極推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關鍵詞】 學生管理 整合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大學擴招實現了無數家庭及學生的大學夢,實現了民辦高校規模擴張的發展夢,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大學生就業難成為高校及社會越來越關注的問題。為更好地促進畢業生順利就業,實現學生的全麵發展,越來越多的民辦高校也開始關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期通過教育的深入開展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但如果民辦高校在推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過程中,能充分發揮其機製的靈活性,打破各部門之間的壁壘,整合學生工作的整體力量,共同推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必將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當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2003年,教育部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幹意見》後,各高校逐步重視並相繼開展了就業指導工作,加強了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建設,有條件的高校開始探索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到目前為止,已發展到一定階段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

1、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理念缺失

很多高校都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但教育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所要采取的方式方法卻不明確,管理人員認為上級有要求,就應當去執行與落實,授課教師認為職業規劃教育和其他學科一樣隻是一門課程,而未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學生成長的需求,從學校層麵,缺乏對教育的設計與規劃,教育理念不明確。

2、教學內容與形式單一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原本是一項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活動,但目前高校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往往偏重於理論教學,隻是用大量的資料與圖片告知學生就業的困難、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意義以及職業規劃的相關理論。授課方式也較為單一,大多采用大班授課,“填鴨式”教學,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互動性不強,第二課堂和實踐環節較為薄弱,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學校層麵未形成合力

隨著社會分工的精細化,高校內部的機構設置也越來越多,分工也越來也細,有學生處、團委、就業處、教務處等部門,每個部門均有不同的職責,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由就業處或教務處負責,學生日常管理由學生處負責,就業手續由就業處負責,第二課堂活動由團委負責,且每一個部門均實行條塊化管理,部門之間業務有交叉但深度合作不多,這就導致授課隻注重理論教學,學生管理隻注重事務管理,學生活動隻注重場麵與熱鬧。雖教育對象一致,但授課教師與學生管理人員卻缺乏有效的溝通,不能很好地整合各部門的優勢,形成合力共同去推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4、教育針對性不強

隨著學生對專業、市場及自我了解的加深,都會對自己的職業目標有一個相對清晰的定位,就業、創業或者是繼續深造。但當前大部分高校在進行職業規劃教育時,卻拋開學生的職業目標,而進行統一的教育,不能詳細區分學生的職業目標,分類進行教育與管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的效果,也不利於學生實現自身的職業規劃。

二、整合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促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意義

民辦高校沒有國家撥款,辦學經費自籌,在運行時會充分考慮到成本與收益,因而機製較為靈活,機構設置較為精煉。民辦高校數量眾多,競爭日益激烈,整合學生管理部門的力量,集中推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會形成自身的特色與亮點,對其本身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