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狼的世界綿羊不懂(1 / 2)

第八十二章狼的世界綿羊不懂

孟珙提到的假道滅虢的故事,生在春秋時期。WwWCOM

春秋初期,晉國傳至獻公,積極擴軍,拓展疆土。晉獻公為了奪取崤函要地,決定南下攻虢國。而虢國的國都上陽,就在後世的河南陝縣境內,但虞國位處鄰國虢國的北境,為進攻虢的必經之途。

晉獻公害怕二國聯合抗晉,遂采用大夫荀息各個擊破之計,先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再伺機滅掉虞國。

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晉獻公派荀息攜帶美女、駿馬等貴重禮品獻給虞公,請求借道攻打虢國。虞公貪利,又被荀息花言巧語所迷惑,遂不聽大臣勸阻,不但應允借道,還自願作攻打虢國的先鋒。

當年夏,晉虞聯軍攻下虢國重鎮下陽,使晉國控製了虢虞之間的要道。二十二年,晉又故計重演向虞借道。宮之奇用“輔車相依,唇亡齒寒”的道理,明虢、虞地理相連,利害攸關,虢亡虞必亡,勸虞公絕不能答應借道。

但虞公認為:晉、虞是同宗,不會相欺,拒不聽勸。十月十七日,晉軍圍攻虢都上陽。十二月初一破城滅虢。後晉班師暫住虢國休整。晉軍乘虞不備,動突然襲擊,俘虞公,滅其國。

“如若蒙古人真想實行假道滅虢之計,我們大宋真能如蒙古人所願借其道,以遂蒙古人滅金之策嗎?”

孟之經顯然不能接受這個結果,不過他老爹的話語中卻認為這是一個好計謀,作為兒子又不能當麵頂撞,隻好以探詢的口氣表達出他的態度。

孟珙輕歎一口氣,雖微不可聞,但公輸念槐聽到了,相信孟之經的聽力也不至於忽略掉這聲歎息。

“以蒙古人的立場來,這個計謀當然不錯,若能實現,不僅能實施戰略上的大迂回,打金人一個措手不及。而且迫使金人不得不進行兩線作戰,形勢若真展到那一,金人亡國之日不遠矣。”

“爹,那我們大宋會借道嗎?”孟之經也不是戰場上的初哥,他老爹的分析他不會不懂,但是對於大宋可能會借道這一事實,從情感上是接受不了的。

“念槐,對我大宋而言,借與不借,如何取舍?”孟珙沒理孟之經像孩子一樣的情緒渲泄,反而把問題拋給了公輸念槐。

公輸念槐很認可孟珙的處理方式,表麵上看似孟珙在和公輸念槐探討問題,實則是在引導著孟之經思考問題的角度。因為孟珙的用詞是取舍。

公輸念槐低頭沉思不語。看在孟珙與孟之經父子眼裏,公輸念槐似在思考。

這也難怪兩人會這麼想。公輸念槐個頭不矮,但據公輸念槐自己講他比孟之經還兩歲,也就是十四五歲的樣子。雖古人成年早,十四五歲的男女已可結婚生子,但身形體態與思維畢竟還是孩子式的。

而且公輸念槐自稱與族人長期在海外遊曆,以增廣見聞,對大宋反而比較陌生。

關於這兩點,孟珙與孟之經也就姑且聽之。因為在與公輸念槐的接觸中,時間雖然不長,但任誰也難以相信一個久居海外的人會對大宋有像他一樣深刻的認識。

公輸念槐身上層出不窮的奇特想法,還可以用公輸氏後人這個名頭作背書,那麼他對南宋的了解,就很難用旁觀者清來搪塞敷衍了。

試想一個飄泊海外的人,需要什麼樣的關注程度才能收集到關於這個時空裏三個國家的精細情報,並且做出入木三分的判斷?

當然也不是不可能,要是這個人是後世裏的國際觀察家,或者是一個專門搞情報的諜報人員,達到這樣高度的認識也是有可能的。

公輸念槐當然不像父子兩人所猜想的,是在思考如何回答孟珙的這個問題。

在真實的曆史上,蒙古人在推行假道滅金的前後,南宋朝廷也在玩弄聯蒙滅金的把戲。

而最後雙方竟然都達成了目標,金國被滅掉了。蒙古人的假道滅金成功了,南宋的聯蒙滅金也實現了。

金國被滅掉後,南宋彈冠相慶的煙花尚未幻滅,蒙古人的鐵騎就開始衝擊南宋。

這一幕與曆史上北宋的滅亡何其相似也。

人人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兩宋偏不信這個邪,踏了一次被滅了國,仍然不思進取,不求改進,再一次踏進了同一條河流,換來的是更為悲慘的結局,順帶把漢文化也狠狠地坑了一把,也大大地幫助了歐洲人一把。幫人不留名,甚至連個謝字都沒從歐洲人那裏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