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官人有禮。”大漢先是拱手作禮,朗聲道:“在下定遠民季先,聞得高論,冒昧請見,還請多多原諒。”
定遠,又名定城,本屬濠州(現安徽鳳陽縣)。原為金兵所占,直到嘉定四年(111年)金兵退去,才有宋官前去接掌,縣治又遷回原址並築土城。
季先確實來得冒昧,王忠峰等人本著禮貌,下意識地拱手還禮,但臉上卻顯出疑惑之色。
隻有孟九成還禮過後,習慣性地撓了撓下巴,這名字有點熟悉,但卻一時想不起來。
“不知剛才是哪位官人所高論?”季先環視一圈,並不太敢確定。
眾人還未言聲,季先身後的年輕人已經把目光投注到孟九成身上,不知他是如何猜出的。
“粗陋之見,隨口而,不敢稱高論。”孟九成謙虛了一下,猶豫地望了一眼王忠峰,不知是否該請此人坐下。
季先微露驚異之色,畢竟孟九成看起來年紀不大,但旋即轉向王忠峰笑道:“不想在此地遇到同鄉,真是令人欣喜。”
王忠峰也聽出了季先的口音,又見他生得粗豪,頓生親切之感,笑道:“果然令人欣喜,足下若不嫌棄,同坐相敘如何?”
這一桌隻有王忠峰、孟九成、梁二鐵三人,另幾個人卻在另一桌,再加上季先二人也不算擠。
聽到王忠峰相邀,季先也不客氣。拱手致謝後,便讓夥計把他們桌上的酒菜端來,又介紹了自己的兒子季德,才一同坐下敘話。
孟九成並沒有多話,一邊是在思索,一邊也覺得這季先看似粗豪,實則心細。能從王忠峰口音中辨出同鄉並不算什麼,但能借此套近乎,成功地坐在一起,卻也不是一般的心思。
共通姓名,寒喧已畢,季先與王忠峰聊了些鄉情,便轉向了孟九成。
“孟官人既是官府中人,不知那番議論是自己所想,還是官府之意?”季先望著孟九成,目光中頗有期盼之意。
“隻是在下的一點淺見。”孟九成淡淡一笑,道:“在下微末吏,官府又有何政策,卻是不知。”
季先微露失望之色,季德卻好象對孟九成更有興趣,開口問道:“孟官人剛才所言,見識非同一般。北地義軍以抗金為己任,蒙亦以金為敵,若投宋不成,以抗金大業為重,反投蒙古,或也是選擇之一吧?”
北地義軍因為民族的關係,自是以投宋為第一選擇。但曆史上,南宋朝廷隻是利用,卻不信任,分化瓦解、錢糧控製、挑拔相攻等手段無所不用。終使部分義軍為之心寒,如石珪、嚴實等便轉投蒙古。
正如季德所,當時的國家、民族觀念尚不完全,在某些人看來,投蒙的目的是抗金,也就是以抗金大業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