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章 元日之前(三)(2 / 2)

於是姬唐成就聽從小祖宗的吩咐,當麵觀察來了。

卯時四刻剛至,宮門緩緩打開,全身金甲的衛尉軍筆挺站立兩側,玄武門洞開,門前眾人分左中右三支徐徐進入,莊重肅穆,雙手抱笏,好似一側有絕世巨凶沉睡般謹小慎微。

聖明宮,佇立於三百六十級玉階之上,俯瞰整個成周城。在石階下的廣場抬首望,隻能看見宮殿四角的琉璃飛簷,金磚玉瓦,簷首雕的是龍首,四脊上鎮著房梁的是九頭走獸,在灰蒙的蒼穹下像是獸出鴻蒙,威極四方。

少府宦官在殿中一聲大吼:“大朝會啟,諸臣工覲。”

百丈大殿頃刻間人頭攢動,在謁者的引導下排列座次,前列二排的不僅有墊子,甚至還有桌案。靠後的就比較慘了,不僅光暗位遠,甚至連個墊子都沒有,隻能跪坐在冰冷堅硬的地板上,這是讓他們在沒成為大佬之前保持恭順。

大佬們互相施禮而坐,莽山王輩分高,又是王爵,雖無官職在身,卻也被分到了二行靠玉陛的位置,倒是正好把對麵的漢王一係看在眼中。

那個君固是侯爵,勉強能進入大殿,至於那些空有官位,沒有勳爵的官員,甚至排到了大殿外邊,當中就有不少高官和將軍,隻得在門外的寒風中鴕鳥般的杵著。

韶樂響,禮官唱,正乾天子出來了。玄冕玄冠,衣繡十二紋章,腳踏龍履,邁著帝王步,跪坐在玉案之後。

懸垂至鼻尖的珠穗遮住了帝王的半張麵龐,九百九十九盞鯨油燈將大殿照得透亮,晶瑩的珠穗反射著炫目的華光。諸臣工起拜天子,就像在家中宗祠祭拜先人一樣,天子高坐上端,就像神仙一樣俯瞰人間。

古典有載:諸侯朝天子曰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二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六師移之。

大朝會,是外官回京和京官做總結的年終大會。

第一個,便是宰相張浩臨!

時清海宴,四海升平,九州官吏各守其職,世族豪門各安其秩,士人安心讀書,農人安心種地,匠人安心做工,商人安心買賣,囹圄生草,國泰民安,倉府充盈,百業盛興。

總而言之,這是正乾朝前所未有的盛世,是屬於陛下的豐功偉績。

由於太尉之位空置,所以第二位做總結的就成了禦史大夫嬴高儀。

這位老兄緊接丞相腳步,對過往一歲大加讚歎。

禦史大夫執掌禦史府,為皇帝耳目,管百官檢查,掌圖籍章奏。府下設有三門,蘭台糾察百官,監督出納,管理台院,為禦史府之首;憲台巡視京畿,檢查儀仗,檢舉不法;三台分察百官,統領各郡監禦史,奉敕出使糾視刑獄,監決囚徒,監軍,監屯,監賦等。

作為監察頭子,嬴高儀從各個方麵對宰相的話進行了實質補充,各種案例,各項數據無不顯示著大家處在一個極其罕有的盛世之中。

冬日裏日頭偏南,等這兩位大佬說完,日光已是斜斜的從東邊照進來,大殿內形成了一陰一陽兩片場地,置身其中的百官們相看不清。

不設太尉,左王作為軍方的實際第掌舵者,作為第三個人,將要對過去一年的全國軍事做出總結。

可左王才站起來,不等說話,那片沐浴在陽光中的人群裏就有人說道:“左王殿下,述職之前,能否當著諸位同僚之麵,把八年前右將軍葉乃鬆一案重新審理一番?”

眾人尋聲望去,隻見那人渾身籠罩在一片日光之內,通體輝煌,就是大殿內的諸多大佬,刹那間都沒能看清他的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