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人感染豬流感預防控製技術指南(2009版試行)》(節選)
人感染豬流感預防控製技術指南(試行)
為做好人感染豬流感A(H1N1)病毒疫情(以下簡稱“人感染豬流感”)防控工作,提高人感染豬流感的防治水平和應對能力,及時、有效地采取各項防控措施,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人感染豬流感病例,控製疫情的傳播、蔓延,特製定本技術指南。鑒於我國尚未發現人感染豬流感病例,故本指南適用於現階段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的人豬流感防治應急處置工作,今後視疫情形勢變化將逐步完善。
一、背景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甲、乙、丙三種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甲型流感病毒根據其表麵(H和N)結構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又可分成許多亞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發現的血凝素有16個亞型(H1-H16),神經氨酸酶9個亞型(N1-N9)。豬流感是一種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豬呼吸係統疾病。目前,已從豬身上分離到四種主要的亞型:H1N1、H1N2、H3N2和H3N1。豬流感病毒在豬群中全年可以傳播,但多數爆發於秋季末期和冬季,發病率較高,病死率較低。
豬流感病毒可直接從豬傳播至人,亦可出現人際間傳播。感染病毒的豬或人是主要的感染來源,隱性感染者也具有傳染性。人也可能通過接觸到被豬流感病毒汙染的物品後觸摸口鼻而獲得感染,因此,被豬流感病毒汙染的環境也是潛在的感染來源。傳播途徑與季節性流感類似。
人感染豬流感病毒後,現有資料表明,傳染期為發病前1天至發病後7天。若病例發病7天後仍有發熱症狀,表示仍具有傳染性。兒童,尤其是幼兒,傳染期可能長於7天。
人感染豬流感的潛伏期尚不明確,參照流感的潛伏期一般為1~3天。臨床症狀與流感相似,包括發熱、咳嗽、咽痛、軀體疼痛、頭痛、畏寒和疲勞等。有些人還會出現腹瀉和嘔吐,甚至引起嚴重疾病(肺炎和呼吸衰竭)和死亡。近期分離到的豬流感病毒A(H1N1)對神經氨酸酶抑製劑類藥物敏感,對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耐藥。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CDC均建議使用奧司他韋或紮那米韋治療和預防人感染豬流感病毒,但尚無有效的預防疫苗。
二、病例診斷和報告
(一)病例診斷
見衛生部下發的《人感染豬流感診療方案(2009版)》。
(二)病例報告
各級醫療機構發現符合病例定義的疑似、臨床和確診病例時,於2小時內通過國家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係統進行網絡直報,報告疾病類別選擇“其他傳染病”下的“人感染豬流感”。為加強相關疫情處理信息的報告,暫通過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信息係統進行事件調查處理和病例個案信息報告,報告事件類別選擇“其他類傳染病”下的“人感染豬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