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應急預案建設方麵的學習——不斷規範應急管理的預防預控措施(3)(1 / 3)

(5)企事業單位應急預案

各企事業單位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各單位的特點和實際情況製定應急預案。

(6)重大活動應急預案

重大活動應急預案是承辦或者舉行大型會展、經濟商貿和文化體育等重大活動的單位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上級政府的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結合自身實際而製定的應急預案。重大活動應急預案,按照“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由組織承辦單位負責製定,報公安機關批準後實施,並報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備案。

四、我國應急預案體係的特點

我國應急預案體係從縱向上與我國以前編製的各種應急規劃相比,更科學,更嚴謹,更細化,更具操作性,涉麵更寬廣,重點更突出,表現出了明顯的進步;從橫向上與世界其他國家應急規劃或預警體係相比,不但汲取了國外應急管理的有益經驗,同時也結合我國的國情特點,在具體編製的針對性和操作性等方麵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創新性。

①編製部門齊全,預案種類繁多。我國應急預案幾乎覆蓋了各個部門,預案種類也涉及到了突發事件的各種類型。

②預案出台順勢應時,彌補前期規劃不足。應急應急預案作為指導應急行動的具體方案,彌補了我國應急規劃的不足,在方法和措施上提高了我國政府的應急管理能力。與其他發達國家的防災或者應急規劃相比,我國過去出台的諸多應急規劃不夠詳細,框架簡單,措施不具體,在實踐中往往缺乏實際可操作性。

③預案強調預防為主,應急側重防控結合。近年編製的應急預案不限於規定應急處置的流程、程序、原則,也突出強調了以預防為主和防控結合的重要性,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在先期應急處置方麵,盡力預防突發事件,及時控製、消除其影響,盡可能防止一般突發事件演變成重特大突發事件。

④預案堅持以人為本,應對堅持科學原則。人最高貴,編製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必須以人為中心,必須把救人、助人、護人作為第一要務,在具體應對工作中也必須充分發揮人的力量,發揮人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同時在各個應急環節上要處處堅持科學,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⑤預案明確屬地管理,應急目標條塊結合。在編製應急預案時,要在堅持“屬地管理、條塊結合”的應急體製下明確應急責任和應急目標分解。

⑥應急預案具有超前性和創造性。我國近年來編製的各類應急預案不但彌補了應急規劃的不足,也彌補了有關法律的不足,其中大量補充性的規定,為我國今後進一步完善有關法律製度提供了重要參考。

五、我國應急預案建設的基本要求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針對我國各地區頻發的各類突發事件的特點,建立和健全應急預案體係,保證迅速、有序、有效地開展應急處置與救援行動,降低突發事件破壞性後果的嚴重程度,是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或其他社會組織的重要工作之一。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係的主要目的,一方麵在於發生突發事件後,能夠及時啟動應急預案予以有效處置,另一方麵是要根據預案有關預防與應急準備等方麵的規定,把功夫用在平時,用在突發事件發生前的“事前”防範和“事前”準備上,做到有備無患、防患於未然,及早排查和化解可能導致突發事件發生的各種風險隱患,力求把突發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而當不可避免的突發事件發生後,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則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損失,並能做到迅速、有序、有效地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1.應急預案的基本定位

危機管理過程論認為,危機管理可以分解為如下兩個層麵和兩個階段:危機前對策——預防減災和事前準備;危機後對策——快速應對和恢複平常。

基於此,從時間脈絡上可將公共危機應急管理分為預警階段、準備階段、應急處置階段、評估恢複階段這四個階段。我們也依據此處理流程設計了係統的整體框架功能,同時也據此為應急預案的編製工作給出了基本定位。

製定應急預案主要基於兩個前提,一是突發事件可能發生,一是突發事件肯定發生或已經發生。應急管理工作也必然要貫穿在這兩個方麵的前提之下,一是事件預防,二是應急準備、應急響應、現場處置和善後工作,但一般應急預案的基本定位大都偏重於後者,偏重於應急響應階段,即使是應急準備工作也是強調針對事件肯定發生的準備。應急預防是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則,並非應急預案的主要特點、工作目標和重點內容。盡管如此,但完善的應急預案應覆蓋預測、預警、報警、響應、處置、結束、善後和恢複重建全過程。具體內容包括組織指揮體係與職責、預防與預警機製、處置程序與措施、應急保障措施、恢複與重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