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應急預案評審與發布
為保證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與客觀情況的符合性和實際可操作性,應急預案必須經過評審,包括組織內部評審和專家評審,必要時請上級應急機構進行評審。應急預案經評審通過和批準後,按規定程序進行正式發布和備案。
5.應急預案實施
應急預案的實施是在應急預案發布後而進行的宣傳、講解、培訓和演練,是應急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應急預案實施包括:開展預案宣傳,進行預案培訓,落實和檢查各個有關部門職責、程序和資源準備,組織預案演練,使應急預案有機地融入到公共安全保障工作之日程中,真正將應急預案所規定的要求落到實處。
實踐證明,開展應急演練是提高綜合應急能力的有效途徑,是提高各行各業實戰水平的有力措施,可以達到檢驗預案、鍛煉隊伍、磨合機製和宣傳教育的目的。可以說,平時多演練,事發少損失。應急演練要做到“三要、三不要”。一要突出重點,不要求大求全。要針對本地區、本單位可能發生的、危害較大的突發事件組織演練,不能一味地照搬照套。二要注重實效,不要流於形式。通過演練進一步排查各種安全隱患,明確相關責任,修訂完善預案,真正把各項安全措施落實到位。三要厲行節約,不要鋪張浪費。要高效實用地組織開展桌麵推演、實戰演練等多種形式的應急演練,力求做到花錢少、效果好。演練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發現問題。演練搞得萬無一失不一定是好事,哪個環節存在問題,要通過演練來發現和糾正,否則到實戰中再改就來不及了。
(1)應急預案培訓和演練的原則和範圍
應急救援培訓與演習的指導思想應以加強基礎、突出重點、邊練邊戰、逐步提高為原則。應急培訓的範圍應包括:
①政府主管部門的培訓。
②社區居民的培訓。
③企業全員的培訓。
④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
(2)應急培訓的基本內容
基本應急培訓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麵:
①報警。
②疏散。
③火災應急培訓。
④不同水平應急者培訓。
在具體培訓中,通常將應急者分為5種水平,即初級意識水平應急者;初級操作水平應急者;危險物質專業水平應急者;危險物質專家水平應急者;事故指揮者水平應急者。
(3)訓練和演習類型
根據演習規模可以分為桌麵演習、功能演習和全麵演習。根據演習的基本內容不同可以分為基礎訓練、專業訓練、戰術訓練和自選科目訓練。
在每一次演練和應急響應後,應認真進行評審和總結,針對實際情況的變化以及預案中所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對應急預案應及時進行修改、更新和升級,不斷地更新、完善,以持續地改進應急預案文件體係。
當預案需要修改、更新和升級或已達到預案修訂期限,則應對預案進行重新修訂。預案的修訂過程應急采取與預案編製相同的程序,包括從成立預案編製小組到預案的評審、批準和實施全過程。預案經修訂重新發布後,應按原預案發放登記表,收回舊版本預案,發放新版本預案並進行登記。
十二、應急預案的啟動與中止
在出現突發事件的情況下,當實際的災害情況滿足預案中給出的啟動條件時,應急預案才可以啟動。
國家的總體應急預案中對於啟動的規定是:“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事發地的省級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報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時,要根據職責和規定的權限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置,控製事態。”這個規定就相對原則性,而有些具體的預案可能會規定得非常細致。例如,“在24小時內的降雨超過45毫米時,啟動城市排水應急預案”,或“降水量超過每小時20毫米,即啟動城區道路排水應急預案”。
根據對以往預案啟動情況的了解與分析,可以發現有時候盡管沒有達到預案啟動的物理條件,但事件卻已經造成了很嚴重的破壞性後果,此時,如果按照預案啟動條件的要求,是不能夠啟動預案的,但事情卻又非常緊急。因此,應該在預案中設置不同的啟動條件,包括定量化的條件和很難定量化的後果條件,滿足啟動的條件之一,即可啟動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