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並不是風景素描,含蓄而深沉,耐人尋味。
三、精彩賞析
一條小河,穩穩地向前流動。經過的地方,兩麵全是烏黑的土;生滿了紅的花,碧綠的葉,黃的果實。
一個農夫背了鋤來,在小河中間築起一道堰。
下流幹了;上流的水被堰攔著,下來不得;不得前進,又不能退回,水隻在堰前亂轉。水要保他的生命,總須流動,便隻在堰前亂轉。
堰下的土,逐漸淘去,成了深潭。
水也不怨這堰,便隻是想流動,想同從前一般,穩穩地向前流動。
一日農夫又來,土堰外築起一道石堰。
土堰坍了;水衝著堅固的石堰,還隻是亂轉。
堰外田裏的稻,聽著水聲,皺眉說道:“我是一株稻,是一株可憐的小草,我喜歡水來潤澤我,怯怕他在我身上流過。小河的水是我的好朋友;他曾經穩穩地流過我麵前,我對他點頭,他向我微笑。我願他能夠放出了石堰,仍然穩穩地流著,向我們微笑;曲曲折折的盡量向前流著,經過兩麵地方,都變成一片錦繡。他本是我的好朋友,隻怕他如今不認識我了;他在地底呻吟,聽去雖然微細,卻又如何可怕!這不你我的朋友平日的聲音,被輕風攙著走上沙灘來時,快活的聲音。我隻怕他這回出來的時候,不認識從前的朋友了,便在我身上大踏步過去;我所以正在這裏憂慮。”
詩歌開篇是在小河滋潤下的一派和諧景象:黑土受到滋潤,花兒開放,綠葉舒展,果實也引人注目。
但接下來,筆鋒轉處,我們見到堤堰被築了起來,先是土堰,繼之以石堰,日益堅固了。結果,小河不能繼續向前流動,在堰前打轉;下流幹了,植物受到影響。節選部分出現了稻的一番言語,表達了它對昔日有小河經過時候的幸福與滿足,與小河如朋友般的情感,“小河的水是我的好朋友;他曾經穩穩地流過我麵前,我對他點頭,他向我微笑。”而對受到束縛後的小河也表達了自己的憂慮,“我隻怕他這回出來的時候,不認識從前的朋友了。”
作者在詩中描繪了農夫築土堤、修石堰;河水被阻,隻得在堰前亂轉、呻吟、掙紮;堰外的稻麵臨幹涸的威脅,既希望小河能一如既往地緩慢向前流動,但又擔心小河以前美好的品性經過堵截後會被扭曲,成為“不認識從前的朋友”的暴虐的河。
無怪乎這首詩被稱為是“裏程碑”式的作品,不僅僅在於其從語言形式上突破了傳統的文言文的章法,在內容上也豐富了許多,對《詩經》以來“比”“興”的傳統有繼承,也有突破,其散文化詩歌創作,更是具有建設性的意義。
四、點睛之論
是周作人的這首《小河》,而不是胡適(1891—1962)那些被認為是打響了反傳統詩歌戰役第一槍的早期白話詩,讓一種全新的詩學破土而出,並因此標誌著白話詩與傳統之間根本的決裂。
——廢名
他作為一位在初期的新文學運動中出過不少力的新文學理論批評家,在他的文藝論著中也有許多涉及詩歌方麵的理論、主張和見解,在新詩理論的開拓中具有完整性、係統性和包容性的特點,是很值得我們回過頭來重視和研究的。
——何休:《新詩理論的開拓和周作人的新詩主張》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思想史上,就興趣的廣博和思想曆程的漫長與曲折而言,無人能出周作人其右。
——劉皓明:《從“小野蠻”到“神人合一”:1920年前後周作人的浪漫主義衝動》,載《新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