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島的邊上是沒有桃花的,和周圍的島一樣,長著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飄來的椰子樹,岸邊一座聾啞人居住的屋,在看到有客人來的時候,他們會出來帶路。
寂靜荒涼,這是第一感受。
其實這教授的也不錯,李越也感受到了廣闊,不過卻不是江河的廣闊,而是森林的廣闊。
結下去也全是在胡扯,不過聽起來也挺像那麼一回事。李越不好是他在誤導學生,畢竟一千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位教授之前也了,這全是他個人的想法,把桃花源記代入到這首獨奏曲裏麵。
“這首歌第二節的是主人公感受到了村民的熱情……”
扯淡呢!村民?你這是理解的桃花源記吧?你特麼是個語文老師吧?接下去是不是還要理解中心思想?難道還要全文背誦桃花源記?
第二節明明就是自己見到桃花島的感受啊。
如果第一段大家還有分歧,李越還很容易理解,但是這第二節!這種激情慷慨宏偉大氣的旋律怎麼可能是感受到了村民的熱情?村民的熱情用這首曲子?
這就像強行把青花瓷解釋成陶瓷罐子,其中的美感完全沒有了。
若是下麵的學生聽了這位老師的話,誰還會覺得這首曲子充滿仙氣?估計滿腦子的村民的熱情!
李越聽不下去,湊到謝思妍耳邊道:“你們這位老師!實力不咋地啊。”
謝思妍歪著腦袋想了一會兒道:“我也不認識他,以前他也沒來這裏上過課,不過他得不對麼?這十分鍾聽下來還感覺他的挺有道理。”
李越嗤笑一聲:“有個屁道理!”
接著他就低下頭玩手機了,給自己的管家在虛擬城賣點東西吃,總比在這裏聽狗屁不通的課強一點。
這節課了大概40多分鍾,台上的老師終於把他理解的桃源行解釋完了,他從笛盒裏麵拿出一支笛子道:“最後我再和大家吹上一遍,以後你們對這首歌有什麼不理解的可以來問問我。”
這位教授拿著笛子,閉上眼睛把引子緩緩吹起。
變了,曲子的味道變了。
李越雖然在玩虛擬城,但是還是皺著眉頭,畢竟笛子聲音穿透能力極強,再怎麼屏蔽聽覺都還是能聽到一點聲音。
這人吹得正如他的,完全把一首充滿仙氣的音樂搞成了鄉下的趕集,估計這位老師年輕的時候沒少深入人民群眾交流,才能形成這麼強大的個人風格。
李越不知道其他演奏家是怎麼評價這首曲子的,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人能夠明白自己內心的想法。
估計在這些四五十歲的人眼裏,仙氣這種東西實在太虛無了一點不好理解,反倒是老百姓的生活感情更容易理解一點。
這時候就算是之前認真聽課的人也覺得不對了。
曲子對,調子對,但是為什麼味道差距這麼大?
雖然這首也好聽,但是要是這首曲子就算桃源行的話,學生中笛子專業的一群學生首先不同意,他們年輕,風格還未形成,但是鑒賞能力是有的。
這位老師估計是覺得自己改編的曲子更好聽,可實際上在這群年輕人眼裏,這個版本和李越吹奏的版本差距實在太大了,果然少年強則國強,要是老人都像這位老師一樣理解,橫笛這個樂器還能有發展嗎?
他們強忍著打斷這首曲子的念頭,聽完了整首長達6分鍾的曲子。結束之後,這位教授看起來還很滿意,這首歌他在家裏練了好多次,就連自己家那位母老虎都喜歡聽,這次沒出問題,應該更完美才對。
“還不錯吧,嗯嗯,大家回去之後要多多聯係這首笛曲,這可真是難得一見的好曲子,有想學的在我這裏拿曲譜。”
他從笛盒裏麵拿出一踏A4紙,上麵有他這兩熬夜扒下來的曲譜。
一分鍾過去,沒有任何人上前,這讓教授覺得有些尷尬,不過好在,終於有一個學生上前了。老教授老懷甚慰,有一就有二,這群學生應該是許久沒見自己了,所以有些身份了。
他交過這張A4紙的時候還道:“如果有不懂的可以找我。”
這位學生點點頭,然後趕緊朝著教室後方走去,看著他的路線,周圍不少人眼前一亮。
正如大家所想,這位學生拿著曲譜遞到了李越麵前道:“您就是李越老師吧?不好意思打擾到你了,我是川音大學大三民樂係的柳生,學的就是橫笛,我對這首歌有些疑問,希望您能指點我一下。”
柳生的姿態做得很低,李越也沒有理由拒絕,所以把手機放到謝思妍手上,伸手拿過這位學生遞過來的曲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