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自我調控的中學生高效學習(3)(2 / 3)

心理學家試圖從不同的角度描述學習的範疇,但無論專家們如何定義學習,學習過程確是從你出生的第一刻起就開始,並且貫穿於你的整個生活中。

學會吃飯、穿衣,學會愛和尊重,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學會與人交往,學會積極地作用和改造周圍環境,學會了……

每位同學認真學習的原因是不同的:有些人是為了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讚許,有些把好成績當作大學的“敲門磚”,有些人通過好名次去贏得一定地位,或像範皓這樣來自於強烈的家庭責任感。凡此種種,用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的學習動機構成理論來解釋,同屬於源自附屬內驅力和自我提高內驅力的追求。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種外部動機力也能激勵你奮發向上,取得好成績;然而僅有外部動機還不足以支持同學戰勝學習中的重重困難:不少在小學、初中成績不錯的同學進入重點高中後,經受不了成績墊底的境遇,自暴自棄,最終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的原因就在於此。

渴求通過外在表現證明自己價值的人,他追求著成功,僅隻是簡簡單單的成功。你不難從身邊找到這樣一些同學:他們在高三的學習中不紮紮實實地尋找自己知識的漏洞進行補習,而炫耀自己曾經做出了某道“連成績好的同學都不一定能做出的題”,常常選擇難題、怪題來做。他們是以表現為學習目標的,做最困難的工作失敗了是正常的事情,偶爾的成功會給他帶來無比美妙的感覺,他們是節節敗退的弱者。

學習的內部動機是源於對學習活動本身的追求。你不難發現周圍那些學習成績特別優秀的同學並不是“苦行僧”,常常是那些學習好的同學學得更輕鬆;在高三年級學習成績突飛猛進的都是那些談起學習津津有味的同學。

所以,發自內心的對知識的需求、對個人成長的追求,是支持你完成學業並不斷學習新知識的根本動力。隻有把高考作為一個項目來規劃的人,才有可能做好這個項目,並取得好的項目資質去贏得下一個項目。

為自己學習吧,隻要這樣你才可能學得快樂。

所謂學習動機是指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學生的學習受多方麵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受學習動機的支配,但也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需要、個人的價值觀、學生的態度、學生的誌向水平以及外來的鼓勵緊密相連。如學生們往往對感興趣、符合自身需要、對自己有重要價值意義的學科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也能從中獲得較大的滿足感。通過觀察學生花費在某種活動上的時間可以知道其動機強度,通過記錄學生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是推知其成就動機水平的一個最好的方法。

沃建中等從四個角度研究了我國中學生成就動機發展的一般特點。結果表明: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的成就歸因、動機等基本保持平穩的發展趨勢,但在不同維度上其發展變化的趨勢和水平各有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張亞玲等對中學生的學習動機的特點及其發展規律、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間的關係進行調查,結果表明:中學生的學習動機中,隨年級的升高,表麵型動機的強度呈上升的趨勢,深層型動機與成就型動機呈減弱的趨勢;中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有顯著的正相關,一般來說,低水平動機的學生往往采用一些較消極的學習策略,具有高水平動機的學生能夠運用一些積極的、主動的學習策略,並且學習動機受不同類型學習的影響。

4.自我效能感是持續高效率學習獲得學業成就的基石

Bandura認為自我效能是指人們對自己實現特定領域行為目標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案例:別把有問題的車開上高速公路

高二時,金建達發現自己的數學基礎較薄弱,他化時間和精力惡補了一陣,情況終於得到了改善,金建達對自己的學習有了信心。進入高三後他決心很大,每天不但要預習、複習當天老師安排的學習內容,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自己搞了一套複習計劃,每天的時間被安排得滴水不漏、井然有序。金建達還在新華書店為自己又買了幾套裝飾的精致新穎的參考書,什麼“學案”、“優化”、“秘籍”、“寶典”搞得他眼花繚亂,但他心裏湧動著無限的熱情,真想把它們一舉殲滅掉。他曾一度認為自己離那些著名學府已經很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