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計劃開始施行不久,他就發現有問題,他幾乎不可能完成自己龐大的計劃。他的速度明顯比別人要慢,因為他知道第一輪複習是打基礎的最後機會了,為了徹底地消化老師複習的要點,補上高一、二落下的知識點,他每天都要花上一些時間看看課本,然後再做作業;雙休日還要去家教老師那裏補習外語和物理,做自己買的參考書,忙得不亦樂乎。他幾乎放棄了一切娛樂,把睡覺的時間減到最少。
半個月前,一向健康的他突然病倒了,雖然並大無礙,但金建達覺得自己的心情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學習內容拉下的東西更多了,真是舊債還沒有還完,又欠了新債。慢慢地,他發現自己經常在考試中犯一些低級的錯誤,不是看錯題就是漏做題,複習的效率越來越差,他再一次懷疑自己的實力。
金建達無法控製自己的壞心情,以致整個複習計劃都泡了湯,各門功課都受到影響。盡管金建達仍舊抓緊一切時間做他認為有用的事,卻越做越沒信心……
分析:學習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我們預料不到的,比方說金建達買了很多參考書,每一本可能都不錯,能做完任何一本對學習都會有幫助,問題是加在一起就不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了。超負荷的生活不但會讓我們身體感到累,還會讓我們覺得自己的心很累。所有這一切事情都會給人的心理帶來消極的情緒情感體驗,從而產生心理上的壓力感;當這些心理壓力一旦超過我們自身可以承受的限度,焦慮和煩躁會令人更為不安。然後,它就像盤踞在我們身體裏的一顆腫瘤,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蠶食我們的健康肌體,最後讓我們不戰而降,徹底地被打敗。海明威的名著《老人與海》講述的那個故事,就是想告訴人們精神力量才是人們戰勝困難的“製勝石”。
要知道自己是不是超過負荷,你不妨問問自己——最近自己學習的熱情是不是降低了?
完成一件事所要花的時間是不是長了?
學習的質量是不是不再能讓自己滿意?
是不是感到注意力集中不起來了?
是不是拖欠的賬越來越多了?
是不是老是想睡覺,又睡不踏實?
是不是開始對考試的成績感到麻木了?
是不是想找個理由躲避掉幾次考試?
是不是常常容易疲倦或是感冒生病?
對策:如果你的回答中有多個“Yes”,那你就必須注意了,這就是警訊。你已經把自己逼得太緊了,不留下時間給自己喘息,不留下時間讓自己再思考一下,你怎麼會知道自己的問題是什麼,你能解決的又是什麼?就這樣單憑一腔熱血,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一味地給自己加碼,超速、超量地學習,是解決不了學習中遇到的那麼多現實問題的。這就像一輛有問題的車,沒有檢修好就轟轟烈烈就上路,危險地行駛在高速公路上,難保不會發生這樣那樣的事故。飯量有大小,能力有高低,別把自己逼得太狠了。沒有走快車道的本事,就走慢車道;慢車道還不行,就走行人道;總之,有路走比沒路走要好。
研究結果表明自我效能高的學生比自我效能低的學生更多運用深加工認知策略和學習策略。Schunk的研究結果表明自我效能與自我調控學習的水平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自我效能不隻是個體對自己即將執行的活動的未來狀態的一種事先的預估,事實上它通過選擇、認識、動機及情感四個過程來實現其主體作用,影響到個體在執行這一活動的動力心理過程中的功能發揮,從而成為決定人類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