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物的特點(如刺激物的強度、新異性,以及變化等)也影響著學習者的信息選擇過程。如變化的刺激物要比靜止的刺激物更能吸引人的注意;相對新異的刺激物要比普通的刺激物更能引起人們的關注等。此外,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期待以及良好的學習心態、情緒狀態等也都會影響學習者信息選擇的內容、方法。
(2)編碼策略
編碼策略是指學習者能夠通過選擇性注意獲得新的信息,並且能夠根據新信息的特征和類別對其進行整理、歸類。編碼策略實質上就是學習者通過對材料進行充分的感知、學習和體驗之後,根據自己的理解賦予材料一定的意義,使新學的知識之間相互聯係,結合成一個整體,形成新的知識結構,並將其納入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可見,編碼策略就是將信息由繁到簡,由無序到有序,從無意義到有意義的一種重要的學習策略。經由編碼策略加工過的信息就如圖書館經過編碼之後的書目一樣,不僅利於學習者迅速查找、提取信息,而且可以加強和提高學習者對材料的理解和表達。研究表明,優秀的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更善於使用編碼策略對所學知識進行加工。
常見的編碼策略包括歸類整理、列提綱、利用圖解、畫組織結構圖、利用先行組織者等。對所學材料進行歸類整理主要是指學習者對學習材料進行分析、歸類、整理,建立起知識內容的層級結構,即信息在記憶中是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現的。一般的、具有概括性的上位知識在金字塔的上層,而較為具體的知識概念則處於金字塔的下層結構。經過組織信息可以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列提綱的學習策略是學生一般較為熟悉的,也是學習過程中運用最多的一種策略,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以簡要的詞語寫下主要和次要的各種觀點。列提綱與歸類整理一樣,都是金字塔的組織結構,最具有概括性的觀點是上位概念,之後是支持性細節以及細節下麵的各種主要的觀點,以此對材料進行簡化。
提綱可以借用材料中的各種標題、主題句或者是關鍵句,也可以是學習者自己概括出來的語言。
圖解策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較為複雜的問題,即利用圖解的方式說明某個過程之間的要素是如何相互聯係的。這種方法直觀、形象,概括性強,即可適用於文科,也可適用於理科,即適合年齡較大的學生使用,也可供小學生使用。
比如,議論文通常直接闡述作者的立場和觀點,運用充分的證據合乎邏輯地證明作者自己觀點,其結構包括三部分:論點、論據、論證。議論文主題綱要框架如下:組織結構圖就是以圖解的方式畫出各種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係。畫組織結構圖要求學生先提煉材料的各種知識點,之後用圖解的方式描述它們之間的各種關係。相比較列提綱而言,組織結構圖更簡明、形象,更能體現出上下層次之間的各種複雜關係。
又如,被子植物個體發育過程以及其中染色體組的變化規律。
先行組織者是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提出的,是指對新材料提供框架和引導性的信息。合理的運用先行組織者策略也可以幫助學習者有效統領所學知識,加深學習者對新知識的領會,增強記憶。以基因突變和生物個體的生長和發育的實質為例,按照以下的流程進行新內容概念的教學設計。教學分成這樣幾個層次展開。
例1:領會基因突變(術語)的含義
①將“基因突變”與它所代表的概念聯係起來。
②造句,在其中使用“基因突變”。
③指出“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變異”、“轉基因”這些術語之間的不同。
例2:理解生物個體的生長和發育的實質
①陳述“個體的生長和發育”的概念。
②解釋生物基因表達或基因關閉的異同。
③討論“生物體不同的形態、結構和功能”與“基因的表達情況”的關係。
④從基因的視角看,個體的生長和發育其實質就是來自受精卵的基因在不同的時空條件下按一定的程序選擇性表達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