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不同的目標進行了分別討論,但是對學生來說,通常最重要的是協調他們的不同目標,最後決定自己該做什麼和怎麼做。如前麵所提到的,社會目標和學業目標有時是相互衝突的。如果學生不能看到好的學業成績與人生成功之間的關聯,他們就不可能把學業成功當作自己的奮鬥目標。在很多中學裏都存在反學業的同伴團體,有時對處於這樣的同伴團體中的學生來說,成功就是學業上的失敗,而且對他們來說,在團體同伴中的成功是重要的,他們不願在團體中成為異類,不願因為努力讀書或者成績較好而被排斥。因為對多數人來說,社會關係的需要是基本的,而且也是強烈的。
(5)教師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學校裏,在課堂中,要讓目標設定對學習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教師需要注意一些問題。首先應該在課堂中營造互相支持、積極上進的社會關係氛圍,還要提供清晰、具體、合理、中等挑戰性、在短時間內能完成的目標。當教師強調學生的成績、高分、競爭時,可能會鼓勵學生確立成績目標,但會破壞學生的學習能力,阻礙他們成為“任務卷入學習者”。你運用獎勵和誘因,要確保你設置的目標是學習或在某個領域的能力提高,而不僅是成績好或看起來聰明,且要確保目標不太難。當學生們感覺到自己無力勝任時,他們不可能堅持任務或對教師的要求做出適當的反應。
還有兩個因素是必須注意的,它們都會顯著影響目標的動機作用。第一個是反饋。為了讓“你在哪裏”和“你要到哪裏”之間的差距能夠激發動機,你必須明確地知道你目前的境況和你必須還要走多遠的路。有證據表明,強調進步的反饋是最有效的。在一個研究中,給成人兩種分別強調成功(達到標準的75%)或失敗(與標準的差距是25%)的反饋。接受突出成功的反饋的被試更自信,更能積極思考和分析問題,並且成績都有所進步。第二個影響動機的因素是目標認同。如果學生拒絕別人為自己設定的目標或者拒絕設定自己的目標,動機會受到損害。通常情況下,學生願意接受現實的、難度適當的、有意義的目標——如果有充足的理由證明目標的價值。當人們能夠認同目標時,高目標和好成績之間呈現出顯著的相關。
3.興趣與動機
(1)興趣與學習
學習興趣越高,學習的效果就會越好。如果你對學習的東西感興趣,你自然會更認真、更深入地去處理和加工信息,興趣還會使我們對學習更堅持。堅持對學習的成功非常重要,有人對中學生學業成功和失敗的原因進行調查,“對學習內容沒興趣”是導致學業失敗的選擇頻率最高的原因。而在解釋成功時,興趣是僅次於努力的第二個選擇答案。然而,有些增加情趣的方式會對學習有不良的影響。興趣有不同的類型,而它們對學習的影響也就不相同。
1)個人興趣與情境興趣。個人興趣(personal interest)指的是個體願意在特定的主題上花費時間的相對穩定的傾向。例如,麵對一門關於人的心髒的課程,一位學習者表示“我對這門課很感興趣,我們家有家族心髒病史”,反映的就是個人興趣。個人興趣是長期培養出來的,而且明顯地屬於特定的個體。個人興趣最關鍵的特征就是它源自學習者內部——而不是環境。當有個人興趣時,學習者會主動地去尋找信息,對學校生活也有積極的態度。
相反,情境興趣(situational interest)是由教學材料或者學習的情境帶來的。例如,同樣是關於人的心髒的課程,一位學習者做出“如果更多的人了解心髒工作的機理,可能他們就會選擇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評論,他表達的興趣是基於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以及對其重要性的認識。
個人興趣和情境興趣與學習都有密切的關係。強烈的興趣可以使學生對材料產生積極的情緒反應,對信息進行持久和深層次的加工,從而對材料有更好的記憶和取得更好的成績。另外,當學生感到自己有能力時,興趣也會增加。
因此,即使最初學生對某個科目或活動沒興趣時,也可以通過成功體驗來培養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