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受成功原則
感受成功原則是指在培養學生自我效能感中,要設法讓學生產生成功的愉悅體驗,減少失敗的不愉快體驗。感受成功原則是自我效能感培養中最重要的原則。因為自我效能感是一種來自於各種經驗的關於自身能力的自我觀念。
成功的體驗會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堅信自己的能力,是促成個體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班杜拉認為個體在從事某項活動任務之前就對自己是否具有相應的能力有一個推測,一旦活動達到預期目標,原有的對自己能力的推測得到驗證,自我效能感就會進一步加強;若活動未達到預期目標,個體就可能懷疑自己的能力,不斷的失敗就會使個體自我效能感降低。現代腦科學的研究表明,由成功產生的自我滿足感和積極的情緒體驗可產生一種良性循環效應,而失敗正好相反。這是因為每當人們有過一次成功的動作,在大腦裏便有一種刻畫的痕跡——-動作模式的電紋存在。隻要你想法使它重新放出來,它就會自行發生作用,而你自己隻要聽其自然,便可穩操勝券了。這從生理學方麵證明了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機理。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多體會成功的經驗。
(2)尊重支持原則
尊重支持原則是指自我效能感的培養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把教師的智力的、情感的支持和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真正有機結合起來。學生自我效能感培養中之所以強調尊重支持原則,有兩方麵的原因:首先,自我效能感培養的終極目標在於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而健康成長和發展本質上說是一種主動的和自覺的過程,如果學生沒有主動意識和主動精神,將處於被動地位,從而使教育培養成為一種偏離目標的、失去意義的強製性行為。所以,培養教育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切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自我效能感是一種來自於各種經驗的關於自身能力的主觀判斷,學生以外的所有影響都必須通過學生自己來評判,要使這種評判客觀、公正,令學生自己信服,就隻有讓學生以主體的身份直接參與到活動中去。
(3)異步發展原則
異步發展原則是指自我效能感培養中,在麵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必須關注和高度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培養教育,以最大限度地促進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因為自我效能感有一個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並且個體身上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也總是處於動態變化的過程之中,所以,全體學生都是自我效能感培養的對象。那麼,培養教育中就要著眼於全體學生的發展,考慮到絕大多數學生的共同需要和共性問題,以絕大多數甚至全體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恰當提高為自我效能感培養教育基本立足點和最終目標。當然,學生的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常常表現為個性差異、學習差異、思想差異、年齡差異、性別差異等方麵,這些客觀差異決定了自我效能感培養要真正實現麵向全體學生其先決條件就是要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