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元認知與中學生高效率學習(1)(3 / 3)

在對認知過程合理分析的基礎上,對影響認知過程的各種可能的因素做出調整,不斷完善主體的認知活動過程。

在實際的認知活動中,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以及元認知監控三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依賴、相互製約的。事實上,元認知監控與元認知體驗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隻有認知個體在認知活動中有敏感、切實的體驗,才有可能理解與體會到認知過程發生變化的原因,從而才能夠對認知活動進行有效地監控。正確的元認知知識的掌握有利於個體產生準確的元認知體驗,同時有利於有效實施元認知監控;積極的元認知體驗是推動元認知監控的強大動力,同時有利於積累元認知知識;有效的元認知監控有利於個體產生積極的元認知體驗和積累正確的元認知知識。

具體而言,元認知知識與元認知體驗並不是截然分開的,元認知體驗很大程度上是由個體的元認知知識形成的,而元認知知識又能指導元認知體驗,並隨著元認知體驗的不斷豐富而得到積累。元認知監控屬於認知活動的具體操作環節,個體所擁有的各種元認知知識隻有在元認知監控的實踐操作中才能有效發揮作用,並在監控的過程中不斷得到修正、檢驗、積累、提高,促使個體的元認知知識結構更加完善。而元認知體驗和準確的元認知知識又可以為元認知監控提供動力作用,促使元認知監控係統更加靈敏、有效,使得元認知過程能夠更加有效的指導、調節我們的認知過程。

2.元認知的實質

元認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心理學界新興起的一個研究領域。根據弗拉維爾的觀點,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具體地說,是關於個人自己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控製這些過程的能力,對思維和學習活動的知識和控製。常常提到“學習如何學習”指的就是元認知。元認知的實質是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

由此派生出的兩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一,元認知的認識對象是自己的認知係統,那麼元認知與認知之間有什麼區別?其二,元認知既然是關於認知的知識,那麼元認知與自我意識之間的淵源關係如何?

(1)元認知與認知既有聯係又有區別

從本質上而言,元認知活動是不同於認知活動的另一種現象,元認知活動反映的是主體對自身“認知”的認知,而並非“認知”本身。盡管元認知與認知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現象,但是認知活動與元認知活動之間也是有聯係的。元認知與認知在功能上是緊密聯係不可分開的,兩者的終極目的也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促進主體認知活動的發展,使主體實現認知目標,完成認知任務。

同時,元認知活動與認知活動有著很大的區別。認知主要的目的在於改善個體的知識結構,通過同化和順應新知識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為個體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相比較認知而言,元認知的主要目的是指導、調節、監控個體的認知過程,是個體對認知過程的自我意識以及自我控製,從而提高個體的整體認知水平。具體而言,元認知與認知在認知對象、認知目的以及認知方式上有著很大的不同。在認知對象方麵,認知活動的認知對象是外在的、具體的事物(如一段文字材料或是一道算術題等),元認知活動的認知對象是內在的、抽象的認知過程或是認知結果等;在認知目的方麵,認知活動的認知目的是完善主體的認知結構,使主體取得認知活動的進展,例如個體解決問題時,解決問題的結果就是個體認知活動的目的,而元認知活動的目的是監控與調節認知活動的進展過程,例如為了確認個體解決問題的結果是否正確,個體對問題解決的過程仔細檢查了一遍或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問題解決進行反思監控,有效調節、更改解決問題的方案,這種自我檢查、自我監控、自我調節都屬於元認知活動的認知目的;在認知方式上,認知活動的作用是直接使主體的認知活動取得進展,而元認知活動的作用是間接地促進主體的認知活動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