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元認知與中學生高效率學習(3)(3 / 3)

除認知因素外,元認知的作用還體現在學習者對學習興趣、態度、動機水平、注意程度以及情緒狀態等非認知因素的調控上,使得認知因素與非認知因素協調一致,共同推進學習活動的有效進行。具體而言,元認知對高效率學習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

(1)可以使學生意識到學習情境涉及的相關變量,對自身的認知特點、認知任務以及所處的學習環境有一整體的了解,如個體自身的認知風格、學習風格,已有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水平以及學習時間、學習環境,認知任務的類型、特點等。同時也能意識和體驗這些因素的變化情況以及變量之間的相互影響和製約的關係。

(2)可以使學生意識自己所擁有的可供選擇的學習方法,並且知曉這些學習方法的性質、特點、適用條件以及與各變量之間的關係,即學習者可以根據學習任務的性質、自身的認知特點與知識基礎以及學習環境等各種條件統籌安排選擇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並且在學習過程中隨著情境變量的變化隨時調整和控製。

(3)可以幫助學習者根據自己的特點、材料的特點以及認知任務的類型等靈活地製訂相應的計劃,采取有效的學習方法,並且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地監控、反饋、調節,及時修正選擇的策略及使用,根據學習的效果對自身的學習活動和學習方法做出客觀的評價,並將評價的結果作為改進自身學習過程的重要手段。

可見,元認知對高效率學習之所以有促進作用,緣於其可以使學生“學會學習”。實踐研究證明,具有較高元認知能力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做到心中有數,對學習過程以及學習結果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因此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元認知理論的應用與實踐

1.個體元認知發展的特點

個體的元認知不是先天獲得的,而是隨著個體經驗的增長以及長期的學習活動逐步發展起來的。元認知的發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

元認知是個體在學習中隨經驗的增長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例如,Flavell和他的同事曾用12張圖片作為材料,對幼兒、學前期、小學二年級、三年級和成人五個年齡段的對象進行了記憶廣度實際值和預期值的研究發現,成人對自己的記憶廣度估計的正確率最高,預期值(5暢9)與實測值(5暢5)幾乎一致,而4個年齡階段的兒童,隨年齡的增長,其預期值和實測值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可見,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對自己認知活動過程的意識逐步提高,即個體的元認知水平逐步提高。

(2)從外控轉向自控

在個體的元認知還未發展之前,他們的學習活動通常是在外界的控製下進行的。一般由教師、家長等人對其的學習過程進行直接指導和監控。一旦離開了成人的指導和安排,他們往往束手無策,不知道該如何進行自己的學習活動。

隨著個體對自身認知活動的逐步了解和對認知策略知識的不斷豐富,對學習規律、學習材料的熟悉與掌握,自我學習、自我調控的經驗逐步豐富,這時個體的元認知水平就從外控逐步轉向自控,對學習的自我調控能力從無到有,從低級到高級逐步發展起來。

(3)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再到自動化

從意識的角度來看,個體元認知的發展經曆了無意識到有意識再到自動化的進程。最初,他們毫無監控學習活動的經曆與體驗,往往是無意識的或不自覺地自我監控。當這種不自覺的自我監控獲得成效時,個體就會對其進行再次的體驗與監控,進一步強化這種自我監控,逐步由無意識監控轉化為有意識的監控。隨著自我監控的經常運用和逐步完善,個體的元認知水平不斷提高,各種元認知技能、技巧如自我觀察、自我判斷、自我控製逐漸變得嫻熟,最後個體幾乎不需再作有意識的選擇和努力或僅需少量努力就能自然而然地進行自我反饋和監控,使元認知的操作達到自動化的程度。

(4)從局部到整體

個體對學習活動的自我監控與調節是從局部向整體發展的。剛開始獲得元認知時,個體對元認知的運用隻是集中於學習活動的某一個環節,某一個側麵或者是某一具體學科內容,遷移化程度較低。隨著個體運用元認知的成功經驗逐步豐富,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控與調節才有可能從具體的某一環節擴展到整個學習過程,從某一學科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