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元認知與中學生高效率學習(5)(2 / 2)

元理解作為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其理論與應運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國外心理學家對元理解準確性、延遲效應等現象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然而,相比較元理解的理論研究而言,元理解的應用研究便顯得相對貧乏,尤其是針對我國中小學生閱讀素質普遍較低的現狀,對元理解的應用研究將成為我們麵臨的一個共同課題。

4.元認知監控與中學生高效學習

元認知監控是元認知的核心,它是個體在認知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對自身的認知活動進行積極的監控、調節,以保證任務的有效完成的有效方法,能促使學生學會高效率學習。

在具有一定的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學生學習的自我監控水平成為影響學業成就的關鍵因素。具體而言學習過程中的元認知監控,就是在認知活動開始之前,決定認知目標,製訂認知計劃,挑選策略,構思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並預測其有效性;在認知過程中,根據認知目標及時對認知過程進行評價,並及時調整策略,或者對目標進行必要的調節;在認知活動結束時,對認知活動進行反思評價,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成績優秀的學生具有較多的關於學習任務、學習情境和學習策略等方麵的知識,擅於計劃、評價、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靈活應用各種策略去達到特定的學習目標。而學困生則往往關於學習任務、學習情境和學習策略等方麵的知識貧乏,不擅於根據學習材料、任務及個人具體特點和實際情況靈活地采用適當的學習策略,對不理想的學習結果也不擅於補救,表現出低的控製和調節水平。

元認知監控水平是學生是否學會學習的重要指標。

考試分數應該成為學生的隱私。學生是否有權力不讓父母或其他人知道自己的考試成績,現在尚無法律依據。就中國的實際情況而言,這種可能性不大。幾乎所有認為自己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看到成績單後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如何回去交賬?!分數隻是一個相當數,成績考的不錯的同學並不一定感到快樂、滿足,他也要掂量一下這成績是否滿足父母不斷提高的要求。所以,在發成績單前後的那段時間,班級同學會展現人類的豐富的消極情感:緊張、羞愧、害怕、震驚、不安、驚訝、沉默、痛苦、懷疑、滿足、憤懣、壓抑,故作輕鬆或故作冷漠……

很多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心中惴惴不安。人預想到父母的反應,所以事先都準備了一點應變措施:有人把成績單藏著,等到第二天早晨臨上學時,才把它匆匆遞到母親手中:“媽媽,你快簽名,不然我就要遲到了!”有人幹脆模仿大人的字跡簽署意見,以至父母跑到學校發問:“怎麼這麼長時間沒考試?”有一個高中生傳授保護自己的最好方法,是提前讓父母適應客觀現實,他說:“快發成績單時,我一定先透露點風聲,給他們一點心理準備。我事先告訴他們,我已知道某科成績‘考糊’了,找些考壞的理由來搪塞一下,並表現出痛不欲生的樣子,父母一定反過來安慰我!”

父母關心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是無可厚非的,老師在乎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是應該的,甚至是一件好事情。紐約一位精神病理學家傑伊·萊佛認為:“無人理睬的孩子,比起那些遭到父母痛打的孩子,心靈所受的創傷更深。”但問題的關鍵是,作為階段性的水平測試,它的功能不僅限於情感上的體驗,更重要的價值是學習的監控作用。如果隻一味地靠這個成績去刺激學生,更有甚者把達不到節節攀升的學習要求作為威脅學生上進的籌碼,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造成學生厭學逃學的現象。

下麵的問題測驗和所附的答案,有助於緩解由成績單帶來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