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元認知與中學生高效率學習(6)(2 / 2)

訓練之後的測驗表明第一組學生在解決老問題和新問題的測驗成績上都高於第二組和第三組。這一結果證明了用“相互提問”方法進行元認知訓練的有效性。

當學生習慣於這種提問方式的學習後,就可以逐漸由他人提問過渡到自我提問了。

元認知監控能力訓練中的自我提問,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設計一連串問題,把自己的思維有條不紊地向引向更深處的一種學習方式。許多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不是沒有解決問題的知識準備或能力,而是沒有良好的思維習慣;在回答問題或開始解答問題之前,常常沒有思考清晰,拿起題目就做,或越搞越複雜,或丟三落四,成績不理想是意料中的事。除了解題過程中的提問,學生學習時間、計劃、目標設定等過程也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加強監控。以下這個例子就是由他人監控轉為自我監控的過程。

考試剛結束,張銘迪就得到一個消息:媽媽的假期將與他同步!

多麼令人心驚肉跳的消息啊!有媽在家的日子,意味著美好暑假計劃注定要泡湯了,媽媽的“黑暗殖民統治”就此開始了。

早晨,我還在美夢中,老媽推門而入,大吼一聲“起來呀!還不利用假期好好補一補功課,期末才考了幾分?!”我立刻被驚醒,揉著惺忪的睡眼,機械地穿起衣服來,老媽這才滿意地忙乎去了。

匆匆吃完早點,我規規矩矩地攤開課本,開始溫習功課,老媽在周圍輕輕地轉悠,注視著我的一舉一動,防止我有一絲一毫的鬆懈。突然,她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一個箭步衝到我麵前,從我的書下抽出一疊卷子。那是我以前的練習卷,老媽卻如獲至寶地翻閱審查起來。然後她立即行動起來,找出一些白紙,把卷子上那些錯題一一抄錄下來,命令我每天重做兩張,說是要親自批閱,原卷自然是暫時沒收了。真是難為她,家裏活忙不夠,還要自討苦吃來批這些絕對要令她頭疼的卷子。

有媽在家的日子,夥食肯定是會改善的,終於能從方便麵、蛋炒飯中解脫出來,當然很高興。可是有時也很別扭,有一天我完成了老媽布置的一切任務,興衝衝地來到飯桌邊。天哪!桌上隻有一碗熱氣騰騰的魚,一碗碧綠油亮的青菜,再也沒有別的了。我自小最不愛吃的便是魚,可老媽才不管這一套,一邊往我碗裏夾魚塊,一邊宣布青菜一人包一半。經過反複再三地討價還價,老媽終於作了讓步,魚肉減半,多喝魚湯。“狡猾”的老媽一邊把魚湯倒入我碗中,一邊乘機將大塊魚肉也撥了進來。我大聲抗議也無濟於事,那番談判全是白費唇舌,隻有自認倒黴。假期裏有很多頓飯吃得我直倒胃口,但一個假期我結實了不少。

老媽在家的時候,我當然得按指示做些家務。這沒有什麼閑話可說,中學生是該加強勞動觀念的。當然,除了看書、做作業之外,老媽也允許我按照既定的時間看電視機、玩電腦,那些賦閑已久的“閑書”、漫畫也被拿出來重溫,每天還有社區體育場的身體鍛煉。

說出來你肯定不相信,隨著老媽的“統治”已進入倒計時,我竟然留戀起這個假期。當然,開學考試的成績也讓我當了一回好學生,那種受表揚和被嫉妒的感覺還是相當不錯的。看來,生活還是需要計劃的!人還是需要“被管”喔!

賽前,沒有一位足球教練不設定比賽計劃就派他的球隊上場比賽,雖然作戰計劃不會一成不變,在比賽進行的過程中隨著對手的戰術的改變教練必須隨時調整原計劃。所以,賽前教練會帶著他的球員看對手數場比賽的錄像資料,分析我方與對手之間的優劣勢,設定周全的作戰計劃,能否很好地體現教練的作戰計劃是球隊整體實力的表現。

學生也要為自己安排一個周密的時間表,否則就隻有按照桌上的東西去分配的時間,應付了事,完全由他人來決定事情處理的輕重緩急,肯定是低效率的。在學習時間的自我監控中,學生應該思考:

是否認為製訂作息表是一件費時而意義不大的事?

從小學到現在,你製訂的作息表從內容到形式是否有些變化?

哪些零碎時間是可以利用的?

怎樣製訂一張科學的作息表來幫助自己合理利用時間?

是否製訂了一日(或周)的作息表?

是否認為隻有周末才有必要製定作息表?

怎樣的作息表或考前複習計劃表能有效應對麵臨的問題?

通過提問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元認知監控水平,突出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他們真正成為自己學習活動的主人,全麵掌握個人的學習目標、過程,改進自己的學習策略與具體方法,自覺管理、調節控製自己的學習,從而適應各種學習任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