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學習中的心理學理論運用(3)(1 / 3)

一般的恐懼和擔憂是麵對真實的危險而產生的,是具有自我保護色彩的適當的情緒反應,它們促使生物及時自我調整,盡力避開危險。而焦慮是一種對預料或想象中的威脅無能為力、無法應付的痛苦反應,是處於失助狀態而又不能采取有效行為去對付威脅的時候產生的情緒。焦慮是對恐懼或擔憂本身的關注。當人感到自己對恐懼或擔憂本身無能為力時,恐懼和擔憂的情緒便成了真正的威脅。

由此看來,考試焦慮不是單純的恐懼和擔憂,考試焦慮是一種對考試恐懼的恐懼,對考試擔憂的擔憂。

麵臨新的考試時,曾有過的考試失敗的經曆,與人競爭的場景,對考試後果的擔憂,來自家庭、他人、社會的壓力等等因素,一旦使同學預感到無力應付、無法擺脫時,便產生了對考試的恐懼和擔憂,並由複合的恐懼、擔憂情緒轉化為焦慮,而這種焦慮會嚴重影響考試的正常發揮。要考出理想的成績,你必備三大法寶:紮實的學科知識、靈巧的應試技能、穩定的心理狀態。穩定的心理狀態,可以使你避免不必要的幹擾,在考前和考試中集中精力對付考題而不是自己頭腦中的各種困惑。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專家對高考狀元的研究結果也應驗了我們的估計,狀元們首選“會調整心態”,而意誌力強、記憶力、勤奮、創新能力、想象力等以往被人們熟悉的因素排在了第12位以後。

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下麵這些常常聽到的說法,並嚐試推翻它。

我討厭考試,要能取消考試就好了。

不可能,這種逃避考試想法隻能使你分心。

並不是考試使你感到可怕,而是你自己使自己緊張,是你對考試的反應令你感到恐怖,你完全有能力控製自己的情緒。

我沒有人家準備得那麼充分,這次考試一定會很糟。

誇大事實。隻要你認真複習過,在考試中就不可能一敗塗地。

這種想法隻能使你把注意力轉移到考試的結果上,而不是當前正在進行的考試。這種消極的自我暗示是不利於你取得真實的成績的。

比我排名低的同學都超到我前麵,我真是笨極了。

有必要如此煩惱嗎?有些人可能的確比你聰明,但也有很多人可能不如你。

你實際上沒有必要同其他人競爭,競爭的對手是自己;努力考出自己的最好水平。要允許別人超過你,因為他們也很用心。

考試時間越來越近,我擔心自己的能力能否可以勝任?

毫無必要的煩心!自己雖無很高天賦,但以往的成績證明起碼正常。紮紮實實地做好各項複習工作才是可取的態度。

要是考試失敗,我該怎樣辦?

這種想法明智嗎?一點也不,隻有得知考試結果後,你才可以通盤考慮,重新製定目標,現在關心這個問題,對當前的考試是不利的。你應積極努力應試,給自己一個成功的機會。

你按照這個辦法去做,把自己擔憂和煩惱的事用有條理的句子在紙上一一列出;接下來是打破已有的思維定式,運用新的邏輯思維方式、準確的歸因來重新評價你所遇到的困擾的真實性和危險性,看看這些擔憂是否必要,你是否真的對它們無能為力。

就像你跑步時抬起左腳,能同時邁右腳嗎?專注於你的複習中,你會發現問題常常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

五、誰都不是別人的出氣筒

進入高三年級後,雅妮少了幾分文雅,多了幾分凶悍,似乎她是全世界最倒黴、最悲哀的人,全世界都欠了她的債,經常會莫名其妙地大發脾氣。吃飯成了累贅,愛幹淨的她不願去洗澡,愛漂亮的她不肯去理發,好像怕食物霸占了學習的時間和地盤,怕剛灌下去的知識還沒在頭腦中紮根就讓水給衝走,或是讓剪子給無情地剪斷了。父母絕對不能主動問她的學習情況,否則不但得不到答案反而會被她嗆幾句;但是又要求父母的態度要積極,否則她又會埋怨父母不關心自己,讓父母左右為難。她學習確實比高二的時候認真了不少,還要求父母給她找老師補課,剛開始每次去家教老師家,她興奮得像祥林嫂捐到了門檻的錢,可考試後感覺成績提高不快又大罵家教老師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