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1 / 3)

第三篇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自立的孩子,才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坐享其成是人生中做的最糟糕的事,使孩子沒有機會去經曆他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真正的幸福來自於自己的努力。把自主的權利還給孩子,因為那本來就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權利。

愛兒女,這是母雞也會的,可是教育他們,卻是我們偉大國家的事業。

——高爾基

從小孩到成人

我兒子馬丁從10歲就開始對衝浪充滿狂熱,每天上學前放學後,他就穿上他喜歡的泳衣,劃到衝浪線外,等著接受挑戰。有一天中午,他對衝浪的熱愛受到了考驗。

救生員在電話中對我先生說:“你兒子發生意外了!”

“情況有多嚴重?”

“不大好,當他衝浪衝到浪的頂端時,衝浪板的尖端正對他的眼睛刺了進去。”

我的先生趕快把馬丁送到急診室,然後他們父子就被轉到整形醫師的辦公室,馬丁眼睛至鼻梁的地方縫了26針。

當馬丁的眼睛在縫針時,我在飛機上,正結束演講準備飛回家,他們父子倆離開醫院後就直接把車子開到機場,先生在門口和我打招呼,告訴我馬丁在車內等我。

“馬丁在車內?”我問道。

“他發生了意外,但他會好起來的。”

對一個必須經常旅行的職業婦女而言,最糟的噩夢成真了。我快速向車子奔去,以致高跟鞋的跟都斷了。我打開車門,帶眼罩的小兒子俯身向前,對我展開雙臂,哭著說:“哦!媽媽,我好高興你回來了!”

我在他的懷裏啜泣,我告訴他當救生員打電話來而自己卻不在場時那種內心的自責與難過。

他安慰我說:“媽媽,沒關係的,反正你又不知道怎麼衝浪。”

“你說什麼?”我被他的邏輯搞混了!

“我很快就會好的,醫生說我8天後就可以再下水了!”

他瘋了嗎?!我對他說35歲以前都不準再靠近水。

接下來的7天,他一直要我讓他再回去衝浪,我堅決地跟他說了100次“不”,我祈禱他能永遠忘記衝浪這回事。

第8天,我終於開口對他說:“好吧,馬丁,你可以下水。不過無論在什麼時候,你都要明白你的生命不但屬於你自己,還屬於愛你的父母。每當你下水的時候,你都要為你可憐的父母好好珍重自己。”

那時候馬丁不過是個熱愛衝浪的小孩,現在他已經是身負重任的成人了。他在世界職業衝浪選手中排名第23。

教子心得

隻有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才會從心裏感到遊戲的樂趣,去創造、發展遊戲,從而使個性及創造能力得到發展。父母應該鼓起勇氣,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和充分的自由。

讓孩子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在孩子的眼中,如果很不合他(她)的意思,任父母喊得聲嘶力竭,他(她)也聽不到。

長大的機會

一位夫人為她23歲的兒子傷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兒童問題專家。

專家問:“孩子第一次係鞋帶的時候打了個死結,你是不是不再給他買有鞋帶的鞋子?”母親點了點頭,專家又問:“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時候,弄濕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讓他走近洗碗池?”母親稱是。專家接著說:“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鋪,整整用了一小時,你嫌他笨手笨腳,對嗎?”這位母親驚愕地看了專家一眼,專家又說道:“孩子大學畢業去找工作,你又動用了自己的關係和權力。”這位母親更驚愕了,從椅子上站起來,湊近專家說:“你怎麼知道的?”專家說:“從那根鞋帶知道的。”

夫人問:“以後我該怎麼辦?”專家說:“當他生病的時候,你最好帶他去醫院;他要結婚的時候,你最好給他準備好房子;他沒有錢時,你最好給他送錢去。這是你今後最好的選擇,別的我也無能為力了。”

教子心得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存在著一個個非常溫柔的陷阱,這是那些過分保護孩子的父母親手挖掘的,掉進陷阱裏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從而也失去了長大的機會。

一門非常有價值的課程

老喬治·盧卡斯是加利福尼亞州莫德斯托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作為一位經常到教堂做禮拜的循道宗信徒,他相信通過教育可以使孩子們明白艱苦勞作的真正價值。

他在孩子們4歲的時候,從他們的日常生活補助上著手實施他的計劃。每周4美分,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補助每年都有所增加。在後來的幾年當中,孩子們還得為掙得這筆錢做各種各樣的雜務活。老喬治.盧卡斯和他的妻子讓孩子們在一次次的沮喪和失落中逐漸地成熟起來,同時他們讓孩子們不要忘記:金錢並不是像樹上所結的果實那樣唾手可得。老喬治堅定地說,每一代人都應該經曆沮喪和失落的洗禮。

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11歲的小喬治為賺取補貼,每周不得不修剪家中的草坪,這個工作並不是父子二人彼此協商的結果,而是為了讓小喬治明白勞有所獲。小喬治並不介意做這份工作,但是他畢竟還是一個年幼的孩子,要出色地完成這份工作,他肯定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真正讓人灰心喪氣的就是要修剪那些繁雜叢生的野草,而我卻隻是一個小孩子。”他說。但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以博得嚴父的滿意,小喬治自己琢磨出一套靈活的對策:4個月來,他把每周的津貼都儲存起來,一直到他攢夠35美元的時候,他向母親又借了25美元(這其實也是他補助中的回扣),買了一台屬於他自己的割草機來修剪草坪。

對此,老喬治·盧卡斯起初是非常的氣惱,但隨後為他兒子大膽自信的舉措和別出心裁的創造所折服,變得心平氣和了。正如他要實現的目標那樣,他已經確確實實地教會了這位年輕人一門非常有價值的課程。

後來,小喬治·盧卡斯成為迄今為止最成功的電影導演之一,他的電影名作包括《星球大戰》係列、《奪寶奇兵》係列等。對他來說,父親已經告訴他一個信條: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在一個看似無可戰勝的逆境之中來爭取最後的勝利。

教子心得

教育孩子自立,就是讓他自己麵對今後的生活。孩子必須要有這種能力和性格。而這樣的能力,必須在孩子小時候就培養起來。

每代人都要經曆沮喪和失落的洗禮,每一個孩子都要擁抱屬於自己的寒冷。孩子的痛苦與快樂,父母都無法避免,也無法承擔。

就讓他去吧!戰勝逆境後的喜悅更能激發孩子對生活的熱愛。

淩晨一點半

我緊眯起眼,通過打開的臥室的門,看到掛在那邊的電子鍾上的數字是12:30,我開始不安了。

我實際上隻睡了約45分鍾,我對自己說,一小時總算平安地過去了,兒子應該馬上就要回家了。再等等看,隻要聽到街上開來嗖嗖的大眾汽車的聲音就好了。

我記得我年輕的時候,有好多次派對結束或校足球比賽完,回家的時候已經很晚了,我自己用鑰匙開門,然後踮著腳尖進臥室,盡量不去吵醒父母,但他們好像沒有睡著,隻聽見他們其中一人問:

“玩得開心嗎,兒子?”他們會問我們是否贏了比賽,或有多少孩子參加了派對。看得出來他們隻是感興趣,而不是要探聽什麼隱私。

時鍾讀數是12:32,我卻覺得時間已經過去不少。街上有一輛車子嗖地開來,燈光反射到我身後的牆上,但不是伏沃克斯威根。我十分熟悉那聲音。那是我在1974年買的新車,我十分喜歡它,也是我買的第一輛新車。

在兒子16歲生日時,我把這輛車給了他。我買了輛新的克萊斯勒。

他把車清洗了一番,重現了昔日的風采。第二個星期一,他就得意地把車開到學校裏去給他的朋友看。三個月後,他和他最要好的朋友買了音樂會的票,征得同意後,在一個星期五的晚上,駕著車向亞特蘭大城區開去。

我簡直不相信,時鍾顯示隻有12:35時我起床去找我的眼鏡。戴上眼鏡以後,我往通向車棚的門走去。他可能從那個門進來。

我踮起腳從頂上的窗戶看出去,隻見空蕩蕩的車道和遠處昏暗的街燈。後院的艾米利——我們的狗睡得正酣,半個身子在它的史奴比屋裏,半個身子在外麵。

沒有兒子的蹤影。當我第二次走過臥房的時候,南茜說:“你起來幹嗎?”

“我睡不著。”我說。“你不用著急,”她說,但聲音聽上去也很緊張,“你不睡覺不會使他回來得更快。”

“他應該早就回來了。”我站在門口,想接受她的好心勸告,但還是不能放棄守候。“音樂會11:30結束,算起來現在應該到家了。”

時鍾顯示12:50,我走到外麵,在車棚下,站在黑暗裏。

艾米利站起來了,朝我看了一會兒,它的耳朵警覺地豎著。我沒有撤回去的意思,它走過來坐在門旁,和我一起聽著汽車來往的動靜。

是我答應他開伏沃克斯威根進城去聽音樂會的。當時我心裏說不,但還是作了相反的決定。市中心裏有太多的暴力,瘋狂的事隨時都會發生,我心想。

“聽完音樂會,直接回家。”我對他說。

“你不可能跟著他到處跑,”南茜對我勸說道,把她自己的焦急隱藏起來,“他必須自己學會一些東西。”

在他還是嬰兒時,他一啼哭,我總是第一個聽到,跑去看究竟。那時,我們住在二樓的套間,我曾經看到他坐在開著窗的窗台上,在看50米之外街上來來往往的車輛。那時他兩歲半。我把他趕回床上,關上窗,插上,防止他再打開……

天哪,一點鍾了,我穿上衣服,找到汽車鑰匙。

“你上哪兒?”南茜困倦地問。

“我去找他。”

“在這個時候去亞特蘭大市中心找他?你瘋了?他什麼地方都可能去。”

“我要去找他!”

我轉身把克萊斯勒開出車棚,轉個彎就上了街,小狗艾米利靜靜地看在眼裏。

汽車一啟動,我就打開亞特蘭大的熱門電台聽當地的新聞,把它調到事件報道節目。到了街的盡頭,我把車向左轉,正在這時,一輛熟悉的伏沃克斯威根車裏坐著個瘦瘦的十幾歲的駕駛員也打轉彎,向我迎麵開來。我讓他開過去,但一瞬間看到他發現我的汽車時一副大吃一驚的樣子。我把車子調轉頭,跟著他回了家。

“音樂會怎麼樣?”我用居高臨下的口氣問。

“好極了,爸爸。你們怎麼都起來了?“”

艾米利在門的那端向我們興奮地搖著尾巴。

“我想大概車子出問題了。”我打了個圓場。

“不是,”他說,“我們回來找汽車時,停車場的門關了。我隻得找警察,再找了些人來把門弄開,才把車開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