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給孩子的禮物
父母欠孩子什麼?父母不欠孩子一分鍾時間、半分力氣,不欠隨時為他們開車的義務,不欠他們的音樂課、網球課和昂貴的自行車……
父母什麼也不欠孩子嗎?不,你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你就有責任讓他們懂得自身的價值,給他們堅定不移的支持和始終如一的約束,並且有責任幫他們接受一整套他們賴以立身處世的社會準則……
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煉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
——宋慶齡
世上最幸運的人
在一個貧寒的家庭裏,一家人相依為命。爸爸辛辛苦苦地工作,養活一家子。兒子也知道生活的艱辛,一直都很懂事,從來沒有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
有一天,兒子眉頭緊鎖,鬱鬱不樂,顯得心事重重。
父親把一切看在眼裏,關切地問兒子,兒子怎麼也不肯說,他不想為難父母,後來才吞吞吐吐地說:“同學們都有腳踏車,隻有我沒有……”
父親沉默了,因為家裏實在沒有多餘的錢。
又過了幾天。
兒子驚喜地跑回家,對父親說:“爸爸,給我兩元錢吧。我要玩轉盤遊戲,轉盤上有腳踏車。”
父親看著兒子渴望的眼睛,沒說什麼,把錢遞給了兒子。
兒子歡天喜地地去了,不久便垂頭喪氣地回來了。“我是世上最不幸運的人。”兒子憂鬱地嘟囔著,因為他沒有中到腳踏車。
父親意識到腳踏車對兒子的重要性,若有所思地轉身走了。
第二天,父親讓兒子再去試一次運氣。兒子有點遲疑,但在父親鼓勵下,還是拿著錢去了。這次幸運降臨,兒子一蹦一跳地跑回家,對父親說:“我中了,我中到腳踏車了,我是世上最幸運的人,再大的困難也難不倒我了……”
若幹年後,兒子事業有成,也擁有了豐厚的家產。那輛腳踏車他一直保存著。每當他遇到挫折時,他都會想起腳踏車,想起他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
兒子成年後回憶說:“每天晚上那輛腳踏車都會在夢裏出現,我使勁地蹬車,朝著明天飛奔。”
而那位父親呢,一直保守著一個秘密。
父親臨終前,把兒子叫到床邊:“兒子,你知道那輛腳踏車是怎樣中到的嗎?”
兒子心頭一震,困惑地看著父親。
“那輛腳踏車是爸爸買的,我從親戚朋友那裏借錢買了那輛腳踏車。因為,我不想讓你覺得是世上最不幸的人。”
教子心得
做父母的欠孩子什麼?一輛腳踏車?不!
父母的主要義務之一就是要讓自己的孩子懂得自身的價值,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為自重與自信是孩子良好精神狀態的基礎。一個孩子,如果老讓他感到自己不幸運、自卑,如果老將他與同齡的孩子去比較,他就會變得毫無自信心,唯恐失敗,也不願意去試著幹任何事情,那麼這孩子的一生將會十分暗淡。
沒有一個孩子是自己要求出生的,尤其沒有一個孩子願意降生在貧困的家庭。走過貧困,孩子們會感謝貧困,但不會祈求貧困。父母如果把一條生命帶到了人間,那麼就欠了這孩子一些東西。倘若父母能把孩子應得的東西——自信與自愛給他,就足夠影響孩子的一生。
不正當的手段
年幼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很喜歡捕魚,隻要他有閑暇時間,就一定會在磨坊附近的池塘邊,在那裏他能捕到各種各樣的魚。
那是一片很深的泥塘,每當他和小夥伴們捕到魚的時候,不得不站在泥塘裏才能抓到它們,弄得全身髒亂不堪。
一天,富蘭克林站在泥塘裏對他的同伴們說:“站在這些臭泥裏實在是不好受!”
“說得對!”另外的男孩子們一起附和著,“要是能有別的地方可站那該多好!”
富蘭克林說無論如何得想一個辦法,事情總會有辦法的。
過了一會兒,他們發現在不遠的地方有很多塊大石頭,附近的工人們打算在那裏建造一個房子。
富蘭克林想了一會兒,他說:“看見那些石頭了嗎?我有一個主意,我們用那些石頭在這裏建造一個小碼頭,你們說怎麼樣?我們要把這些石頭運到水邊,來實現我們的計劃。”
“好!好!”孩子們高喊。
富蘭克林說:“那好,就這麼定了,今天晚上就開始行動。”
在約好的時間裏,孩子們到齊了,開始搬運石頭。最後他們終於把所有的石頭都運走了,並建成了一個小碼頭。大功告成的時候,孩子們高興地歡呼著,然後飛快地跑回家去睡覺,夢想著第二天的開心。
第二天早上,工人們驚奇地發現所有的石頭都不見了!他們跟蹤地上的腳印,很快找到了那些失蹤的石頭。
“那些小混蛋,他們偷走了我們的石頭,建造了一個供他們釣魚的小碼頭。這些小家夥,他們幹得還真不錯呢!”
後來,工人把這些小鬼告上了法庭。幸運的是,石頭的主人是一位紳士,他原諒了孩子們,因為他覺得這件事的領導者——年幼的富蘭克林,有著幹大事的氣魄。
“本傑明,到這兒來。”老富蘭克林先生用他一貫嚴厲、低沉的聲音說道,“是什麼理由竟然會讓你去動並不屬於你的東西?”
“如果隻是為我自己的利益,我絕不會想到要那麼去做,但我們建的碼頭是為了讓大家方便。如果用這些石頭來建房子,那隻有房子的主人才能享用。而我用這些石頭建成碼頭卻能為更多的人服務。”小富蘭克林的回答讓父親很吃驚。
“我的孩子,”富蘭克林先生嚴肅地說,“你的做法對公眾的傷害比對石頭主人的傷害還要大。我相信,人類的一切苦難,無論是個人的苦難還是公眾的苦難,都來自於人們忽略了一個真理,那就是罪惡隻能帶來罪惡,正當的目的隻能通過正當的手段才能取得。”
做任何事都要講究原則,這個準則一直在指導著富蘭克林,一直到當上美國總統,他一生都不曾忘記。
教子心得
從小就應該讓孩子懂得這樣一個道理:目的是樹,手段是種子。人們無法用惡的方法,達到善的目的。
讓孩子心中存留公正與公平,能夠自覺地捍衛社會的尊嚴與道德。
上帝正看著你
聖誕節那天,愛德華早早地起了床。父親給了他五美元。這些錢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他在書店曾看到過一些非常精美的書,他早就想買了。以前一直沒有錢買,現在終於可以實現這個願望了。於是,他帶著錢興高采烈地向小鎮書店走去。
在街上,他碰到了一家人,父親、母親,還有三個凍得發抖的孩子。顯然他們不是本地人,從他們憔悴的麵孔就能看出來他們生活得很窘迫。
愛德華微笑著對他們說:“聖誕快樂!”可是那人說的話他卻聽不懂。
“你是從哪來的?”愛德華問。顯然那人也聽不懂他說的話。
那個人指指他的孩子,又用手比劃著肚子,愛德華這次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們已經幾天沒有吃飯了,他想為孩子要一些吃的東西。
看他們那可憐的樣子,愛德華立刻從自己兜裏拿出準備買書的五美元,給了他們,然後對那個男人說:“這些錢給三個孩子吧,希望他們能夠和我一樣快樂。”那個男人眼中充滿了淚水,他緊緊地握著愛德華的手。
回到家,愛德華把自己的經曆告訴了父親。他說:“他們又冷又餓,太可憐了,我就把準備買書的錢給了他們,他們比我更需要這些錢,至少他們在聖誕節這天不會餓肚子了。”
“孩子,你做得對!”父親鼓勵地說,“愛心是一個善良的人最可貴的財富,上帝會關愛每一個善良的孩子。”
“你知道嗎?當你把錢給那些窮人的時候,上帝正在看著你。就在你給他們錢的同時,上帝給了你一件最寶貴的東西!”
“哦?他給了我什麼?”愛德華問。
“他給了你一顆善良的心!”父親回答道。
教子心得
人性本善,孩子也會有惻隱之心。當孩子第一次做出這種舉動時,父母應該欣賞和鼓勵他,同時讓他明白: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間將會更加美好。父母這樣做,其實也是給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更加安全的社會。
人生的計劃
奧馬爾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商人。他的頭腦裏充滿了智慧,而且穩健、博學,為人們所敬仰。
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問他:“您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剛一開始您是否就已經製訂了一生的計劃了呢?”
奧馬爾微笑著說:“到了現在這個年紀,我才知道製訂計劃是沒有用的。”
奧馬爾接著說:“20歲時,我對自己說,我要用20歲以後的第一個10年學習知識,第二個10年去國外旅行,第三個10年,我要和一個美麗、漂亮的姑娘結婚並且生幾個孩子。在最後的10年裏,我將隱居在鄉村,過著我的隱居生活,思考人生。
“終於有一天,我發現在第一個10年的前7個年頭,自己什麼也沒有學到,於是我推遲了旅行的安排。在以後4年的時間裏,我學習了法律,並且成為這一領域舉足輕重的人物,人們把我當作楷模。”
“這個時候我想要出去旅行了,這是我心儀已久的願望。但是各種各樣的事情讓我無法抽身離開。我害怕人們在背後斥責我不負責任,後來我隻好放棄了旅行這個想法。”
“等到我40歲的時候,我開始考慮自己的婚姻了,但總是找不到自己以前想象中美麗、漂亮的姑娘。直到62歲的時候,我還是單身一個人,那時候我為自己這麼一大把年紀還想結婚而感到羞愧。於是我又放棄了找到這樣一個姑娘並且和她結婚的想法。”
“後來我想到了最後一個願望,那就是找一個僻靜的地方隱居下來。但是我一直沒有找到這樣一個地方,因為疾病,我連這個願望都完成不了。”
“這就是我一生的計劃,但是一個也沒有實現。”
“孩子,你現在還年輕,不要把時間放在製訂冗長的計劃上,隻要你想到要做一件事就馬上去做。世界上沒有固定的事物,計劃趕不上變化。放棄計劃,立刻行動吧!”奧馬爾最後說。
教子心得
如果說製訂計劃對一個人來說沒有一點作用,這有些絕對,也有些不恰當。
隻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製訂了太多計劃而卻沒有去落實它,所以,我們才常常會認為製訂計劃是浪費時間。因此,我們要告訴我們的孩子:無論是否製訂計劃,隻有行動,向著自己的目標前行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行動永遠比語言更響亮(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羅斯福的一封信
當19歲的兒子詹姆斯去哈佛上大學時,羅斯福還沒有當上紐約州的州長,更不用提當上美國總統了。當弗蘭克林·羅斯福作為當時的副總統候選人時,他已經是一位全國知名的民主黨人士了。
在1926年8月,他寄了以下這封信給哈佛大學的校長切斯特.格林道夫,同時複印了一份寄給他的兒子詹姆斯,但這封信更像是寫給詹姆斯的,而不是寫給哈佛大學校長的。
經過一係列的調查,我發現對於你們這些私立學校中的大部分學生來說,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他們的父母親給他們太多的錢供他們上大學。父母給孩子的許多貴重禮物中包括汽車,還有各個假期裏各式各樣的玩具。因此,作為哈佛的一名畢業生,我想跟你一起合作改掉這個陋習。比如說我的兒子,他在剛剛過去的那個暑假裏,在一家木漿造紙廠工作,以下5條就是我對他的具體要求:
1.每年要拿獎學金,而不僅僅是及格就行了;
2.體育放在第二位;
3.積極參加各種學生活動,比如辯論賽;
4.跟所有階層的人搞好關係,不許有優越感;
5.自己賺錢來負擔一部分學費。
教子心得
在孩子成年以後,父母可以向孩子提更多的要求,時時鞭策和激勵自己的孩子。
孩子容易因為父母的成就、家庭的優越條件變得不思進取。因此,略顯嚴格的家教將有助於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並防止孩子變成紈絝子弟。
偉人的孩子容易成功,並不是因為他們擁有更多的資源,而是因為他們的家教比較好。
用盡所有的力量
星期六上午,一個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裏玩耍。沙箱裏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車、敞篷貨車、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閃閃的塑料鏟子。在鬆軟的沙堆上修築公路和隧道時,他在沙箱的中部發現一塊巨大的岩石。
小家夥開始挖掘岩石周圍的沙子,企圖把它從泥沙中弄出去。他是個很小的小男孩,而岩石卻相當巨大。他手腳並用,似乎沒有費太大的力氣,岩石便被他連推帶滾地弄到了沙箱的邊緣。不過,這時他才發現,他無法把岩石向上滾動,翻過沙箱邊牆。
小男孩下定決心,手推、肩擠、左搖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發起衝擊,可是,每當他剛剛覺得取得了一些進展的時候,岩石便滑脫了,重新掉進沙箱。
小男孩急得哼哼直叫,使出吃奶的力氣猛推猛擠。但是,他得到的唯一回報便是岩石再次滾落回來,砸傷了他的手指。
最後,他傷心地哭了起來。
這整個過程,男孩的父親從房間上的窗戶裏看得一清二楚。當淚珠滾過孩子的臉龐時,父親來到了跟前。
父親的話溫和而堅定:“孩子,你為什麼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
垂頭喪氣的小男孩抽泣道:“但是我已經用盡全力了,爸爸,我已經盡力了!我用盡了我所有的力量!”
“不對,兒子,”父親親切地糾正道,“你並沒有用盡你所有的力量。至少你還沒有向我要求幫助呢。”孩子明白了,他請求自己的父親說:“爸爸,請你幫助我。”父親彎下腰,抱起岩石,將岩石搬出了沙箱。
教子心得
孩子有的時候是很靦腆的,做父母的要鼓勵他們,在他們茫然無措的時候告訴他們:“你應該尋求幫助。”讓他們懂得人互有短長,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對朋友或親人而言或許就是輕而易舉的,他們也是自己的資源和力量。這樣,即使你不在孩子的身邊,他也會尋找到合適的人來幫助他們。
任何人一生中都會遇到自己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教會孩子在適當的時候求助,也是一堂意義深遠的課。
世界上最難說的字
喬治問父親:“世界上最難發音的是什麼字?”
“我知道一個這樣的字,它隻有兩個字母,但是它卻是世界上最難說的字!”父親說。
“隻有兩個字母!那能是什麼呢?”喬治問。
“在所有的詞語裏,我所見過的最難說的詞是隻有兩個字母的N O(不)。”
“您在開玩笑!”喬治不以為然地說,“NO,NO,NO!這真是太容易了!”
“今天你可能覺得很容易,但以後你會明白為什麼這個字是最難說的。”
“我總能說出這個字,我肯定能,”喬治顯得很有信心,“NO,這就和呼吸一樣容易。”
“好吧,喬治,我希望你能在該說這個字的時候,把它說出來!”
第二天,喬治和往常一樣去上學了,在學校不遠處有一個很深的池塘,冬天孩子們常在那裏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