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下命令。要殺傷敵軍的有生力量,以現在的情形有很多辦法,他想看一看這幾位將領是不是有足夠的才能擔得起他們的職務。他靜靜的看著。
前方,司馬德威在突破後並沒有一路向前,而是將兩個千人隊橫向展開,推向前方,他的大旗卻漂乎不定,他帶著一千人一下子向左,一下子向右。表麵看來好象很亂,但看在戰長風眼中,卻是很是滿意。因為很明顯,這一千人是哪裏敵軍抵抗的強往哪裏去,哪裏敵軍有組織往哪裏衝。一句話,戰長風讓司馬德威擊潰敵軍,他的辦法就是,先擊潰,然後派兩千人橫推,用一千人重點攻擊,確保敵人潰敗無法重新組織。
戰長風滿意的點了點頭,又向左看去。
左邊,鄒成恩將士兵一直布置到了近半山處,但隨著敵軍的不斷接近,漢軍士兵分批後撤,始終於敵軍士兵保持著距離,當然,這不是簡單的前進與後撤,而是利用弓箭來不停的阻止敵軍,第一批放箭放到敵軍接近時後撤,第二批接著放箭,當敵軍冒著箭雨不顧死傷衝到第二批近前時,第二批士兵後撤,第三批士兵放箭,此時第一批士兵已經在第三批士兵後麵開始排列,準備再放箭了。
正常情形下,敵軍也可以邊放箭邊前進,至少與漢軍的攻擊對等,但現在的情形是,敵軍如果不快速突破,身後的漢軍會從峰頂衝下來,與前麵的漢軍前後夾擊,而要列隊放箭,就會嚴重減慢衝鋒的速度。所以安南軍沒辦法放箭,隻能不停的衝鋒,衝鋒。
安南軍不斷的向前攻擊著,雖然前麵的士兵一批批的倒下,但後麵的士兵卻絕不停留。因為他們知道,衝上去可能死,不衝上去,即使後麵的督戰隊不殺他,身後攻過來的漢軍也一樣會殺他。
不知何時,李青已經悄悄來到戰長風身邊,看戰長風望著左隊出神,輕聲道:“僅這樣子是阻止不了安南軍的。”
戰長風點頭,然後搖頭:“安南軍突破不了,鄒參將還有一手沒有用上呢”。不錯,如果僅這樣後退,安南軍既然沒有退路,當然會一直向前,早晚會有突破的時候,不過,他所看到的不僅僅是這一批批的弓箭手,他還看到,在遠處,有三個百人隊整整齊齊的排列著,他知道鄒成恩要做什麼,所以他可以肯定一點,那就是:安南軍突破不了。
李青聽了戰長風的話,立刻向前看去,看了一會兒,也是一笑:“我明白了。”他邊說邊向那三個百人隊一指。
幾乎就在李青的手指指向百人隊的同時,第一個百人隊動了。這個百人隊人人手持短刀,大聲呐喊著直衝上來,正自向前衝鋒的安南軍被這突然一擊打的攻勢立刻陷於停頓。但這個百人隊並沒有和安南軍糾纏,一個衝鋒後隨即後撤,與他們後撤的同時,第二個百人隊又撲了上來,安南軍的前鋒驚慌後退,才退幾步,第二個百人隊又撤,第三個百人隊衝了上來。
這一下安南軍再也支撐不住了,士兵們大叫著向後跑去,整個攻勢潰敗。
大旗搖動,三個百人隊後退,後麵的漢軍弓箭隊排著整齊的隊形走了上來,每走幾步就放一次排箭。
戰長風笑眯眯的看著這一幕。一邊上,李青也低聲說道:“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也。”
兩個人都看明白了鄒成恩的辦法。
敵人衝下山,從半山腰開始就用弓箭不斷阻擊,目的不是阻止敵人前進,而是讓敵人不斷付出代價,當敵人的攻擊力消耗到極限,也就是強弩之末了,這時用三個百人隊凶猛的發起連續攻擊,雖然人數少,卻正打在敵人力量最弱的時候,結果,敵人被打了回去,敵人一退,漢軍就進,一方麵繼續殺傷敵人,另一方麵也是重新占據陣地,如果敵人再發起攻擊,那就再玩兒一次上述過程。
這辦法很簡單,很直接,也很有效。
戰長風看到敵人已經後撤,此時左峰上,由於敵人的主力已經下山攻擊,守軍力量嚴重不足,隻見漢軍的大旗飄動,已經衝上了峰頂,正和敵人拚命爭奪著,他心知再有一陣子敵人的峰頂就會被突破,峰頂一旦突破,左峰的安南軍也就沒指望了,心下稍安,向右看去。
此時李青也是向右看去,一看之下,兩個人都“咦”了一聲。
右邊漢軍的布置有些怪。
在山腳處,三排短刀手緊貼著山腳站著,在他們身後一個小土坡上,幾排弓箭手排列整齊。
如果是平地作戰,這個陣勢倒也算中規中矩,雖然不能說好,但也不能說有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