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陸地上建核電站,科學家們要考慮陸地的地震、地質條件、居民稠密區等各種情況,問題要考慮的比較複雜。
於是,科學家的視野聚焦到了水上。
在水上建核電站比陸地有著許多優點。
首先,造價低。在同樣投資的情況下可以建造更多的核電站。
其次,就是上麵所說的。不必考慮地質、人口等諸多因素。
第三是水上工作的條件幾乎都一樣,沒有陸地上因地製宜的問題。
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建立了一座漂浮在海上的核電站。是在一個長130米、寬120米和深12米的鐵製浮動箱上建造的小型核反應堆。整個核電站重約16萬噸。浮動。箱浮出水麵3米,有9米處於水下,可以在深15米的淺海中漂浮。
核電站的周圍設有圓形防波堤,采用17萬多個像星狀一樣的鋼筋混凝土堆壘成的,而在堤的下麵還有好多個長60米的混凝土沉箱作地基支承著;
在堤上還建有水閘,以便讓海水進入核電站周圍,作為反應堆工作時的冷卻用水,當大潮來臨,可關上閘。
俄羅斯的專家建造了兩個KPT-40型反應堆的水上核電站,同水利工程、岸上設施及水上發電機組配套使用。
這種核反應堆是在核動力破冰船上建造的。
水上核電站的特點,本身是不能開走的,但它可以拖走,運到需要的地方去,與岸上的配套設施相連。
這種水上核電站的運轉壽命為40年。每13年需要重新裝備一次。與地麵核電站相比,它不需要核廢料掩埋場,可把核廢料放在船內,等40年報廢後;再對這些核廢料按工藝規定處理,不會留下任何問題。
在海上建核電站,人們還驚喜地發現,由於在海上建有較高大的防波堤,還招引來魚、蝦的洄遊,便於海洋生物的養殖和捕撈。
科學家們認為,海岸線很長的國家,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大力發展海上核電站,未來的海麵上將會有許多海上“明珠”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