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塔夫脫的私人信函後,載灃立即同軍機處、外務部開會商議對策。1909年7月18日,載灃通過中國駐華盛頓公使館,以電報的方式答複塔夫脫,對塔夫脫的“熱忱關懷”和對中國憲政改革的“濃厚興趣”極為感激。對於鐵路貸款問題,載灃表示:“外務部大臣們已受令與美國駐京代辦交涉,以期達成一個合適的決定,並采取相應行動”。[16]

載灃的電報傳到美國國務院時,塔夫脫正同國會議員們談論關稅問題。塔夫脫的副官問他,什麼時候可以遞交攝政王的電報,塔夫脫說:“立刻”。塔夫脫“極莊嚴地走進藍室”,看完載灃的電報,他對副官說:“我想那是一個相當大的外交勝利,在北京的某些外國使節通過對中國官吏使用金錢,企圖把美國資本排擠出去,使它不能用於改進中華帝國的工作之中。”[17]

塔夫脫得到了攝政王的私人保證,心情相當愉悅,當天下午四點一過就下班去打高爾夫球了。可是東京、聖彼得堡很不高興,載灃的承諾意味著美國可以向東北滲透,一直覬覦滿洲的德國也將會在“門戶平等”的口號下進入東北。伊藤博文最擔心的局麵出現了,載灃沒有能力平衡列強們的在華利益,隻能通過所謂的柔性策略,讓列強們相互鉗製,這是極度危險的。

鐵路爛攤子是個大難題

合同越簽越多,國內民眾對新政府的不滿越來越強烈。令列強們不解的是,北京方麵對四川無可奈何,遙遠的成都猶如一個獨立王國,“中國政府拒絕提及任何關於湖廣鐵路延長到四川的事”。外務部尚書梁敦彥告誡國際銀行家們,四川人民反對外國侵入他們廣大省份之內,“在這個時候提到四川延展線,將激起四川人民風暴般的批評”。[18]四川廣漢在當年就爆發了武裝起義。

與滬杭甬鐵路一樣,列強們圍食揚子江流域鐵路也是和盛宣懷遺留下來的曆史爛攤子有關。1897年,湖南、湖北、廣東三省商民倡儀集股修築粵漢鐵路,呈請設立湘粵鐵路公司,身為鐵路總公司督辦的盛宣懷擔心商民分權,當即反對三省民營資本修築粵漢鐵路,並通知駐美公使伍廷芳與美國華美合興公司草簽《粵漢鐵路借款合同》,借款400萬英鎊,以鐵路財產作保,借款期限30年。[19]

盛宣懷向華美合興公司承諾,粵漢鐵路由華美合興公司建築和經理,華美合興公司有添建支路之權。如果與比國公司訂立的盧漢鐵路合同作廢,該鐵路亦歸華美合興公司承建,中國政府如在鐵路附近采煤,允許華美合興公司勘查開辦。1899年,華美合興公司的代表來中國議立正約,並提出在韶州、衡州、郴州等處開礦,引起鄂、湘、粵三省地方民眾不滿。美國駐華公使康格出麵幹涉,揚言粵漢鐵路“美國必辦,斷不能讓他人”。

於是,1900年7月13日,《粵漢鐵路借款續約》得以在華盛頓簽字。續約將借款金額增至4000萬美元,並有兩條重要補充:第一,進一步擴大美國的路權,規定建築萍鄉、嶽州、湘潭等支線,並速造淥口至萍鄉路線,從而使美國奪得沿線礦權;第二,粵漢鐵路及支線所經過地區不準築造與幹線、支線平行的鐵路。

華美合興公司簽約的時候正值慈禧太後向列國宣戰的高潮期,北京方麵沒有正式批準《粵漢鐵路借款續約》。到了1900年冬天,華美合興公司創始人、美國參議員華士賓(W.D.Wasliburn)去世,該公司失去了在國會的政治靠山,股東們開始內訌,部分股東退出後,公司管理層“親往歐洲,暗中招股”,比利時人乘虛而入,購走了三分之二的股票。華美合興公司7名董事中除了總經理柏森士,皆為比利時人。[20]

1904年,比利時同美國爭奪粵漢鐵路築路權,比利時銀公司駐紐約首席代表惠第爾取代柏森士,出任華美合興公司總經理。這個銀公司就是英國通過比利時人控製的、給滬杭甬鐵路貸款的公司。比利時人萬萬沒有想到,《粵漢鐵路借款續約》第17條規定,華美合興公司權益一旦轉於他國或他人,合約作廢。盛宣懷作為商約談判大臣,負責同美方進行廢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