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議局議員嚴厲地質問列席諮議局會議的張人駿:“按以往曆次與外國所訂條約都載明,政府對商家欠洋商之款,隻負責代催代追,不擔任代償的責任。身為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的張人駿是明知故犯,對此案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金融海嘯衝進皇城
1910年10月7日,外國銀行突然宣布拒收21家上海錢莊的莊票,其中就包括源豐潤跟義善源的莊票。當天下午,蔡乃煌派人拿著七點五萬兩未到期的遠期莊票到源吉錢莊提現。源吉錢莊已經沒有現銀可提,加上這些莊票本來也不到提款期限,所以就拒絕了這一筆遠期莊票的提現要求。
當天晚上,源豐潤無錢提現的消息傳遍上海灘,連夜排隊提現的人黑壓壓地守候在源豐潤門口。第二天,源豐潤剩餘的幾十萬庫存銀被一掃而光,源豐潤宣告破產。蔡乃煌派出專案組清理,發現源豐潤虧欠公私款項超過2000萬兩。[51]
源豐潤的破產立即引發了全國性的金融海嘯,凡是源豐潤開分號的城市都出現擠兌現象。10月12日,北京城13家錢莊同時宣布破產。攝政王載灃一下子緊張起來,錢莊破產的一個嚴重後果就是,國家經濟完全崩潰。如此一來,從1901年1月29日開始的改革成果就會灰飛煙滅,鐵礦、煤礦、鐵路、航運等重要工業都將陷入資金恐慌,列強就會進一步通過資本控製帝國的經濟命脈。
載灃通過度支部下令,從鐵路局抽撥現銀50萬拯救京城的金融危機。但是隨後天津、蘇州、杭州、寧波、鎮江、漢口、福州、廣州、汕頭等埠的告急求助信函猶如雪花般飛向紫禁城。10月24日,資政院大會表決通過了速開國會的議案。各地商會紛紛出麵,向大清銀行、交通銀行、直隸銀行等銀行擔保借款,拯救轄區內的錢莊,國內掀起了一股手拉手的商業拯救高潮,錢莊、票號的經營陸續企穩,擠兌也隨著貸款的到位而化解。
突然,四川籍京官鄧鎔向郵傳部舉報說,川漢鐵路上海辦事處的經理施典章挪用350萬兩股款炒橡膠股票,結果虧光了。盛宣懷立即將矛頭對準了鐵路總局局長梁士詒,這位袁世凱的親信在擔任局長期間廣植黨羽,難道他對施典章的違法行為一點都沒有覺察?
梁士詒還有另一個職務:交通銀行幫理(副總經理)。交通銀行的總經理是李經楚,義善源的老板,李瀚章的兒子。盛宣懷徹查梁士詒還和敏感人物蔡乃煌有關。蔡乃煌作為袁世凱的親信,同時肩負交通銀行總稽查一職,“隨時可自檢閱案卷帳,簿單件不須告之總協幫理”。[52]蔡乃煌已經被革職,郵傳部可以名正言順地派專案組稽查交通銀行的賬目。
盛宣懷一查賬,李經楚成了驚弓之鳥。嚴子均炒橡膠股票時,身為交通銀行總經理的李經楚將義善源錢莊的資金拆借給嚴子均。[53]讓李經楚意想不到的是,蔡乃煌被免職後,導演了源豐潤破產的悲劇,也使得義善源的資金也驟然繃緊。李經楚隻得利用總經理的職務便利,在交通銀行調集了287萬兩銀子應對天津、北京等地分號的擠兌風波。[54]盛宣懷以“虧挪路款”為名,高調地查梁士詒的賬目。
李經楚驚慌失措,在盛宣懷派出的專案組未到上海之前,連夜將義善源總號的銀子全部給搬到交通銀行的銀庫,但還是補不起交通銀行的287萬兩銀子。第二天,27家分號催促調撥銀兩的電報在上海電報局如雪花般飄蕩。當年胡雪岩的阜康集團遭遇擠兌,全國各地分號催促調撥銀兩的現象再次在上海電報局上演。盛宣懷想起了胡雪岩最後落魄的容顏。
皇族內閣橫空出世
載灃獲得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軍事情報,美國亞洲艦隊司令頻頻向美國海軍發密電請求增派艦隊,[55]日本的聯合艦隊也在秘密向大清帝國的沿海集結。出現這種情況,載灃最擔心的是孫中山有可能借助美、日軍事力量挑戰大清帝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