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方麵認為,湖南、湖北遊行的背後是日本人的陰謀,因為在盛宣懷提交鐵路國有化議案後,內閣成員肅親王善耆投下了反對票。善耆一直與日本軍方關係密切。美、法、英、德四國一直是湖廣鐵路以及貨幣改革貸款的主角。在美國人五千萬美元貸款的背後,他們對滿洲的覬覦令日本人很不安。柏林覺得日本人的宮廷陰謀將會使事情變得複雜化,德國希望各國能給北京更多的時間來安撫“激動的湖南人”。[60]
德國人不了解中國。在憲政改革之前,士紳、官僚和皇權之間相互作用,使龐大的基層社會保持著長達兩千年的、難以想象的穩定。每一次發生大的動亂,固有的超穩定係統總能快速地進行自我修複。1862年開始經濟改革後,曾經無組織的商業階層開始不斷壯大,他們形成了一個新的權勢階層,開始通過謀求政治利益來保護商業利益,這種訴求迅速破壞了固有的超穩定係統,而這次的破壞不是內生因素,而是來自外界的幹擾,所以不可能得到修複,王朝的滅亡成了必然。
聲勢浩大的四川保路運動
鐵路國有化政策一出,激動的不止是湖南人和湖北人,湖廣鐵路中的廣東股東們可是商業化的先驅,他們曾經同兩廣總督對抗,就算坐牢都不屈服。很快,列強發現中國報紙充滿著“憤懣的怨言和示威”。《申報》在刊登湖南抗議消息的當天,還記錄了廣東凶猛的抗議浪潮:“粵省紳商大動公憤,紛籌對待之法。已決定一麵奏劾盛宣懷,一麵質問責任內閣總理大臣奕劻以及協理大臣徐世昌。”[61]
湘鄂粵三省已經是黑雲壓城。
麵對民眾的抗議,資政院的議員們警告內閣,盛宣懷推出的鐵路國有化是為了他自己在長江流域的私人利益。因為盛宣懷持有大量的鐵路以及漢冶萍股票,鐵路國有化後,漢冶萍將成為鐵路最大的供應商。四個向湖廣鐵路提供貸款的國家的駐華公使都支持盛宣懷,他們的態度非常強硬,搞得攝政王“非常為難”。[62]5月20日,中外雙方在借款合同上簽字。
鐵路收歸國有已經讓社會精英階層怒火萬丈。盛宣懷在國有化的過程中再次激怒了四川人。對於湖南、湖北兩省的商辦鐵路公司,因為它們的股票虧損不大,郵傳部按兩省民辦鐵路公司股票的票麵價額進行接收;廣東省民辦鐵路公司股票的實際價額已經跌到原有麵額的一半,郵傳部試圖以麵額的六成來進行結算,其餘四成則發給國家作為無利股票。而對川中路款,則隻對700萬兩已支現銀及開辦等費進行全額贖買,對虧空的300多萬兩,郵傳部則拒絕償還。
挪用公款300多萬兩的施典章,正是政府指派的官員。現在,政府卻讓繳納苛捐雜稅的民眾自己埋單,張人駿關了施典章禁閉,讓四川人民無處討回自己的血汗錢,情緒激動的四川人民不幹了。5月28日,2400名四川紳民黑壓壓地湧入嶽府大院川漢鐵路總公司,一起草擬了一份請願書。請願書的措辭相當嚴厲,譴責盛宣懷對四川商民置若罔聞,要求嚴懲貪汙腐化的施典章等帝國官員。
6月14日,四國銀團的借款合同傳遞到成都,這份已經在湖南、湖北以及廣東引發軒然大波的借款合同,一下子將四川人民推到了火山口。按照盛宣懷與四國談判的還款條件,鐵路國有化後,還款要從築路省的百貨、鹽業稅收之中調撥。《蜀報》發號外,將借款合同批駁得體無完膚,還特別指出,盛宣懷作為漢陽鐵廠的大股東,卻公然在借款合同中指定漢陽鐵廠作為川漢鐵路以及粵漢鐵路的鐵軌供應商,這顯然是運用公權為私人謀利。[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