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兩位議員對盛宣懷的打擊不得要領,議員劉榮勳這時衝上講台,大喊:“朝廷自從下旨要實行君主立憲,革命的言論一日少似一日,突然帝國紛亂,革命黨揭竿而起,蓋因盛宣懷提倡鐵路國有,民心喪失殆盡。”劉榮勳講到最後還高喊口號:“盛宣懷其罪當誅。”議員黎尚雯也跑上講台高呼:“盛宣懷罪大惡極,應該依法絞死。”[67]議員汪榮寶更是聲嘶力竭地要讓盛宣懷自己來資政院答複他們。

郵傳部特派員陸夢熊奉命旁聽資政院會議,議員們說到激動的時候,開始圍住陸夢熊拉拉扯扯,甚至指著陸夢熊的鼻子破口大罵郵傳部誤國。陸夢熊剛要開口說話,立即有議員上前就是一個大耳光,資政院變成了演武場。提案議員易宗夔決定跟盛宣懷來個你死我活的火拚,揚言一彈不準,就再彈之,再彈不準,就三彈之,不扳倒盛宣懷,誓不罷休。

醺醺嚷嚷的議會持續到下午4點25分。陸夢熊一散會就直奔盛宣懷府第,為盛宣懷帶來了資政院的四宗指控:“違憲”“亂法”“激兵變”“侵君權”[68],這四宗指控可謂是宗宗要命。打發走了陸夢熊,一陣孤獨、恐慌感朝著盛宣懷襲來。

1911年10月25日,徹夜未眠的盛宣懷接到了一紙聖旨:革除郵傳部大臣職務,永不敘用。[69]曾經因科舉不中心灰意冷,最終成為經濟改革的領袖;曾經屈居宰輔門下,最終縱橫捭闔謀劃東南互保;曾經迷戀於官場,最終入閣拜相。夜宴已散場,身為清政府執政集團的一枚棋子,盛宣懷愴然淚下。27日,盛宣懷逃亡美國駐華公使館。當天夜裏,在“多國部隊”的持槍保護下逃離北京。[70]

自19世紀中後期清朝少數精英及維新派力主改革以來,在清朝執政利益集團及千年封建專製的強力打壓和掣肘下,清朝改革雖在個別領域偶有突破,但總體上舉步維艱,停滯不前,民眾再也不信攝政王那些言辭懇切的上諭了。戊戌變法的陰影一直籠罩在民眾心中,政府從未開明過,充滿了陰謀與欺騙,現在清朝政府連改革的官樣文章都不願意做了。他們表麵上號召要向西方學習,實際上卻大批地選用政治上保守的官僚,他們不斷排斥相對開明的官僚。無論是始作俑者盛宣懷,還是現在的趙爾豐,官僚們一直都是頑固、愚蠢、殘忍的。全國民眾早已對清政府及腐朽沒落的封建專製失去了信心。

民國成立,清朝覆亡

自19世紀末以來,幾乎與清朝少數精英和維新派人士謀劃、推進清朝改革方案的同時,以孫中山為首的中國民主革命人士開始掀起以推翻清王朝專製統治為目標的革命鬥爭運動。1894年,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創立興中會,第一次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1905年,他在日本東京發起成立中國同盟會,製定“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十六字革命綱領,首次提出以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取代腐朽專製的清封建王朝的革命目標。

同盟會成立後,革命黨人進行廣泛的革命宣傳和鼓動工作,並積極聯絡會黨和新軍,先後在各地組織和發動了一係列武裝起義。如湘贛邊界萍(鄉)瀏(陽)醴(陵)起義、廣東潮州黃岡起義、惠州七女湖起義、欽(州)廉(州)防城起義、廣西鎮南關起義、雲南河口起義,以及著名的廣州起義等。這些起義雖然很快失敗,但它反映了中國民主革命黨人反對封建專製的革命精神,在全國民眾中不斷擴大了革命的影響,加速了革命高潮的到來。

10月10日晚,留守武昌的新軍工程第八營突然傳來一聲槍響,革命黨人吳兆麟趁武昌新軍調往成都鎮壓起義的大好機會,率領新軍兄弟奪取位於中和門附近的楚望台軍械所,繳獲步槍數萬支,炮數十門,子彈數十萬發。10點30分,起義軍分三路進攻總督署和旁邊的第八鎮司令部,並命已入城之炮八標軍在中和門及蛇山占領發射陣地,向督署進行轟炸。湖廣總督瑞澄打破督署後牆,坐船逃走。直到天亮,革命黨人占領了督署和鎮司令部,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