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綜合生態係統管理概述(2)(1 / 3)

(4)生態係統的自然資源能滿足人類福利和生計的需要,如提供食物、醫藥、燃料、庇護所、娛樂和免受自然災害(洪水、移動沙丘、山體滑坡)的影響,在可持續利用這些自然資源時需要識別其製約因素和存在的機遇。

2. 綜合生態係統管理是自然資源管理的方法

綜合生態係統管理通過綜合考慮社會、經濟、自然和生物的需要和價值,確保生態係統的生產力和健康。

綜合生態係統管理承認人類及其所依賴的自然資源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必然聯係。

為了獲取多種生態和社會經濟效益,綜合生態係統管理方法將生態係統的各組成成分綜合來看待,而不是孤立地看待。

3. 綜合生態係統管理需要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結合

綜合生態係統管理需要用多學科的知識,如農學、畜牧學、森林培育學、生態學、動物學、植物學、社會學、經濟學和法學來解決問題。特別是采取適當的技術、政策、立法和製度,來貫徹、滲透、普及綜合生態係統管理的使用。

4. 綜合生態係統管理需要多部門的參與

沒有一個機構能擁有多學科的專家來解決複雜的生態係統退化問題。因此綜合生態係統管理需要不同部門機構的協調和合作,特別是負責林業、農業、畜牧業、水利、環保、國土、科技、財政、規劃以及立法機構的協作。

5. 綜合生態係統管理為規劃和管理自然資源提供了嶄新的方式

綜合生態係統管理提供了綜合的規劃方法,通過完善法律、政策、機構和社會經濟體製來支持可持續地利用生態係統的自然資源,為更加有效地、可持續地利用生態係統的自然資源提供了基礎。

五、綜合生態係統管理的特征、作用和意義

(一)綜合生態係統管理的主要特征

1. 綜合性

綜合生態係統管理注重綜合運用現代自然技術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基本理論和科學方法,綜合考慮生態、社會、經濟、法律和政策多方麵因素,從生態係統整體上考慮其功能和生產力,係統地分析生態係統內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關係,綜合采用行政的、市場的、社會的調整機製,尋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最佳綜合效益,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全麵、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它不是僅對單項環境介質、單個資源要素的單項管理,也不僅僅局限於單一的土地類型、保護區域、政治或行政單位,而是多種介質、多種目標的全過程管理。它是一種跨部門、跨區域、多元主體參與的係統管理,它涵蓋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將經濟、社會和環境因素有效整合到管理目標中。

2. 可持續性

綜合生態係統管理著眼於生態係統中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照顧到生態係統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和良性循環,避免“竭澤而漁、毀林而獵”的短期行為,注意綜合地權衡各種生態係統的功能、優勢資源、生產能力以及生態係統中多種多樣的產品和效益,強調為了當代和子孫後代的利益。

3. 科學性

綜合生態係統管理尊重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和自然生態客觀規律,將管理建立在生態學、環境學、管理學等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的基礎上。它注意在生態係統功能和承載力的限度內對生態係統進行管理,管理措施力求科學和謹慎。例如,在一些物種陷入受威脅狀態時要通過保護來恢複,在種群增長過量時則采取適當調節的措施以防止對整個生態係統帶來不利的影響。

4. 和諧性

綜合生態係統管理既關注人的利益,又關注生物和生態係統整體的內在價值;既重視人與人的關係,又重視人與自然的關係。它注重以人為本,以自然為根;強調以人為主導,以自然為基礎。它服務於人類,把人類需求放在適當位置,承認並允許人類在不過分損害自然的基本原則下,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生產能力。同時,一旦發現已超過生態係統允許的限度,就應立即改變自己的計劃,將人類的需求控製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它強調並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統籌實現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