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綜合生態係統管理基本原則(3)(1 / 3)

(1)正如對生態係統的需求有所限製一樣, 生態係統可容忍的幹擾量也會有限製, 這取決於幹擾的大小、強度、頻率和類型。

(2)這些限製不是靜態的,而會因地、因時而有所不同,並且與過去的環境和事件有關。

(3)當考慮生態係統限製時,不同時間、空間的幹擾的累積效果應予以考慮。

(4)如果這些限製過度, 一個生態係統會在組成、結構和功能方麵經受大的改變, 通常會伴隨著生物多樣性的損失,生產力和處理廢物和汙染物的能力的降低。

(5)對不同的生態係統的實際限製(變化的極限)的知識大量匱乏,並且對其存在不確定性。即使將來的研究可以減少這些不確定性,考慮到生態係統的多樣化和複雜的特性,也許永遠達不到對它們的完全理解。

(6)考慮到管理生態係統不確定性的普遍性, 管理必須不斷地調整, 要重視對計劃進行的幹擾活動的監測結果的積極學習,因為采用好的實驗方法能夠精確確定幹擾的影響。

(7)對恢複已經喪失的能力的管理或控製對生態係統的利用應該適當謹慎,並且應該采用適應性的管理方法。

案例分析:大堤礁海洋公園代表區域項目

——“鑒定並承認生產力限製”

大堤礁海洋公園代表區域項目提供了一個將生態係統結構、功能、生產力和其自然限製考慮在內的長期適應性管理的方式榜樣。代表區域項目是用來幫助在大堤礁世界遺產區域保護其生物多樣性,通過保護大堤礁世界遺產區域內不同的物種和群落的代表例樣,代表區域項目將得以實施並以綠色區域內已存在的網絡為基礎。

大堤礁世界遺產區域被劃分為70個礁區和非礁區。生物區是具有不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區域,是通過對其物理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的測量劃分的每個區包含動植物群落,它們的物理特征與其周邊地區的大堤礁世界遺產區域內其他地區的群落特征大不相同。然而,海洋環境和這些物種的聯結性在整個生態係統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實際上,整個大堤礁公園由在不同範圍具有不同的用途劃分的。但是,禁止如釣魚和收集等耗費使用的綠色區包括的海洋公園沒達到百分之五,一隊科學專家分析了大堤礁海洋公園的礁區生物區和非礁區生物區內的綠色區的現存水平,發現其水平還不足以適當的保護大堤礁世界遺產區域的生物多樣性,那麼,隨著適應性管理和代表區域項目的所有原則的實施,70多個生物區的每一個至少有百分之二十會成為綠色區。

實施指南:

(1)識別不可持續的方法, 發展能夠改善所有利益相關者的適當的機製。

(2)在多數情況下定義生態係統功能限製的不確定性時, 應考慮采用風險預防原則。

(3)實施適應性的管理方法。

(4)增進對生態係統功能限製的理解,增進對生態係統產品和服務所提供的各種不同使用效果的理解。

(5)當同意對改變特定生態係統的成分進行適當的限製時,應該在限製的範圍內進行管理,還應該監測和評價生態係統的反應。應該定期為負責設置off-take 和其他限製的那些人提供信息。

(6)為了給管理提供反饋信息和發展適當的回應,應該鼓勵使用環境評估和監測,以建立生態係統對幹擾的回應。

(7)發展並促進適當管理策略和方法,實現資源可持續,保持生態係統在其功能限製內。

(8)可持續利用的管理目標和方法應避免或盡量減少對生態係統服務、結構和功能以及其他成分的不利影響。

(9)構建、審查和實施法律調整框架、行為準則和其他法律工具以避免過度使用生態係統。

實施工具(方法)和資源:

參與式農村評價;

遙感;

保持開放選擇和避免不可逆轉的行為效果;

適應性協作管理, 參與式行為研究,監測和評價,尺度和指標;

各學科研究比如功能分析研究、植物學研究;

個人及機構能力研究;

監測,評估和評論;

可持續產出, 其他指數, 生產能力;

標準和指示,性能指數, 目標。

原則之七:必須在適當的時空範圍實行生態係統方式

本原則可理解為時空範圍適度原則,其理由是:

必須在適合目標的時空範圍限製內采取生態係統方式;

管理界限將被使用者、管理者、科學家、原住及本地居民在操作中定義;

生態係統方式應以生物多樣性的層級性為基礎,而生物多樣性的特征是基因、種群和生態係統的交互作用和整體性。

理由說明:生態係統的驅動力,包括由人類活動帶來的驅動力,都會有時空上的區別。必須在一個以上的範圍內進行管理,從而實現管理目標。以下幾點應注意:

(1)生態係統由生物的和非生物的成分和過程構成, 在一定的時空範圍和嵌套的層級內發揮功能。

(2)人類社會和經濟係統的動力學也會因時間、空間和質量範圍的不同而不同。

(3)從空間角度了解生態係統的組分部分地依賴於觀察的規模。在一個範圍內, 種群的個體似乎被定期和持續的分布;在另一個範圍內, 分布又不是連續的。同樣, 在一個時間範圍內(如:一個月,一年),一個成分或過程似乎是可預測的;而在另一個或更長或更短的時間範圍內, 時間的動力又也許是不可預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