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綜合生態係統管理實踐案例(4)(2 / 2)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不按照規定使用農藥、獸藥、漁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造成農業環境汙染的,由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治理。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拒絕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由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警告,可並處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造成農業生態環境破壞和汙染,給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造成損失的,有關責任者應當依法賠償,並進行治理。治理達不到要求的,由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治理,所需費用由責任者承擔。

第四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其他行為,法律法規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一條 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二條 本條例自2008年3月1日起實施。

第二節 綜合生態係統管理實踐的國際案例

綜合生態係統管理作為一種科學的方法和理念,已經被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及其民眾所廣泛接受,並運用於本國的生態環境保護實踐。目前,國際上最佳的防治土地退化的經驗就是實施參與式、科學和綜合的防治戰略。一些西方國家諸如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和加拿大,在運用綜合生態係統管理方式,遏製土地退化趨勢和改良退化的土地上已經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經驗。通過參與式方法,農民、牧民、土地管理者、防治土地退化研究者以及領導者對於形成土地退化的根本原因以及解決此問題的長期性,已經達成共識。隨著全球氣溫轉暖,現實中存在的一些特殊現象不得不令人深思。有時候,土地退化的根源並不在受影響的地區,而在別的地方。危害嚴重地區需要全麵考慮政府和社會共同參與,才能成功解決土地退化問題。例如,過度使用水資源、缺乏保護土地和水資源措施、過分追求短期效益、不可持續地開發土地以及不合理的法律法規等單一因素或者多種因素發生都會產生土地退化問題。因此,防治土地退化要以科學技術為依據,樹立科學發展觀,遵循自然發展規律,考慮各地不同的環境、風俗、觀念和製度,緊緊圍繞上述因素,創建治理土地退化的參與式綜合方案,並努力實施。

已經實施的國際項目(特別是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執行實施全球環境基金的幹旱地區土地退化評價項目、世界水土保護方法及技術縱覽項目,以及其他援助項目)在采用成本—效益方法與係統管理方法解決土地退化問題上,給中國提供可資借鑒的案例和經驗。國際援助中國的一些項目(如世界銀行援助的黃土高原小流域植被恢複項目,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等援助的地區性項目),分別展現出綜合生態係統管理的優越性,是實踐綜合生態係統管理的最佳方法。這些項目的實施,使我們領略到國際先進理念所帶來和支持而形成的豐碩成果,並且我們還可以學到更多的經驗與教訓,使綜合生態係統管理的方法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本節所介紹的個案研究來自於三個不同的主權國家:澳大利亞、印度和美國,對第二章綜合生態係統管理原則的運用作出選擇性的舉例介紹。

一、澳大利亞

(一)澳大利亞墨累—達令河流域的土地退化

澳大利亞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是大洋洲及太平洋島嶼中最大的國家。自20世紀90年代早期開始,澳大利亞就把綜合生態係統管理的理念應用在製定環境法律的工作中。雖然至今尚沒有一部法律全部采用綜合生態係統管理的方法,但是綜合生態係統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在國家級或者州級層麵解決大量環境問題的法律體係建設中被廣泛應用。最典型的就是用綜合生態係統管理的方法管理墨累—達令河流域的生態係統。

墨累—達令河流域位於澳大利亞東南部,麵積1 06萬平方公裏,約占國土總麵積的14%。澳大利亞政府、4個主權州(昆士蘭州、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和南澳大利亞州)和1個地區(澳大利亞首都地區)及大約200個地方政府部門聯合管理墨累—達令河流域。墨累—達令河流域主要的生態係統包括東部冷濕高地的雨林地區、東南溫帶油桉叢地區、東北亞熱帶地區和西部偏遠平原的炎熱幹燥的半幹旱和幹旱地區。墨累—達令河流域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農業產區,農產品產值占國家農業總產值的41%。澳大利亞用水的70%用於灌溉墨累—達令流域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