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征服北極地區的人們(2)(1 / 3)

1895年3月14日,南森一行漂流到離北極極頂隻有500多千米的地方,再也無法前進了,無邊無際的冰原一直伸向遠方。根據漂流路線,南森分析後認為,“弗拉姆”號到達北極極頂已不可能,但若從這裏乘狗拉雪橇前往北極極頂,隻要50天便可到達,為什麼不能作一次冰上旅行呢?於是,南森決定了一個大膽的計劃:他把船交給船長沃·斯維爾德洛普指揮,自己則與炊事員約翰遜二人帶著狗、雪橇、愛斯基摩人用的皮船兩條,以及足夠100天用的糧食,向北極極頂進發。

然而,道路是極不平坦的,他們遇到了像岩石一樣巨大的冰塊重重疊疊,冰麵高低不平,且不時為冰湖所阻,他們像蝸牛般地向前行進。他們並不是不能再走快些,隻是若不探索著前進,隨時都有掉進冰縫、墜入海中的危險。有一次,兩個人站在迅速裂開的冰塊兩邊,約翰遜不小心掉入冰水中,南森驚慌萬分,但又拉不著他,隻得繞過很遠一段冰區,才來到已經凍僵了的同伴身邊,把他救了出來。

不管道路怎樣艱辛,兩個人仍然毫不畏縮地向前。當他們走到離極項隻有360多千米時,冰淩壘壘的沼澤和一片汪洋擋住了去路。兩位勇敢的探險家也已疲憊不堪,不得已,隻好於4月8日返回。但他們已比所有的北極探險家走得更北,超過前人270多千米,是深入北極心髒地區的第一人。

這時,他們與“弗拉姆”號已經失去聯係,於是,他們艱難地前進,於1895年8月到達法蘭士約瑟夫群島,期望在那裏找到一個過冬的場所。

兩個人互相鼓勵著前進。一天,當走到大群浮冰邊沿時,突然一隻北極熊從他們身後追來。

南森回頭看時,凶猛的北極熊正伸出鋒利的腳爪向他撲來。他機敏地向旁邊一閃,北極熊撲了個空。約翰遜趁機向北極熊射擊,才解除了一場災難。冰和水的航路交替地出現,航行非常困難,當他們到達目的地時,北極的冬季降臨了,兩人隻得尋找一個石穴,更加孤寂地在冰天雪地裏度過又一個極地漫長的夜。

他們憑著堅強的毅力,迎來了次年春天的來臨。於是,兩個人又欣喜地上路了。他們時而在冰原上駕著雪橇馳騁,時而乘獺皮船在冰海中漂流,艱苦是不難想象的。有一次,正當他們劃著獺皮船前進時,一隻海象突然從水中鑽出來,把船推翻了,幸而兩個人動作迅速,爬上了冰塊,才免於滅頂之災。這晚,兩個人隻得在冰塊上宿營。

正當他倆十分困難的時候,1896年6月,他們喜出望外地在該島的南端遇到了英國探險家傑克遜。搭乘他們的船隻返回挪威,那是1896年8月15日,他們離開祖國已3年又兩個月了。

說來也巧,“弗拉姆”號自南森離船後,繼續隨冰漂流。後來,終於擺脫了冰的束縛,在南森之後一星期也回到了挪威。

南森之行的探險的結果固然輝煌,但他較之先輩們更勝一籌的是,還進行了深入的科學考察,獲取了大量的科學資料。他首先證明了北極並不是一塊巨大的陸地,而是充滿冰雪的海洋。在這遼闊的海洋世界裏,有一條橫越而過的海流存在。其次,他對北冰洋的深度進行了測量,更正了在此之前人們的錯誤看法,即北極地區不是淺水域,而是一個深海盆。再次,他們發現北冰洋一個有趣的水溫反常現象:表麵(0~100米)為冷水層,水溫冷達零下攝氏2度;但在以下300~400米處溫度反而升高到零上2度。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發現就是:冰塊的浮流與風向有關,冰的浮流方向偏向風的右側,這與地球自轉偏向力有關。

皮亞裏挺進極心的勝利

南森深入北極心髒地區,進一步激勵了極地探險家的探險行動。1903年6月,挪威一位才華出眾的年輕的探險家愛德華·阿蒙森率隊在浮冰中遨遊,終於找到了最短航路,在極地探險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這時,北極地區的探險已轉為爭先到達極點的競賽。

什麼地方是向北極發起最後衝擊的有利地點呢?“珍妮特”號的經曆看來否認了西伯利亞近海群島以北有陸地的可能性;而南森的漂流則否定了歐洲以北高緯度有陸地的可能性;剩下的問題是格陵蘭北部是否有陸地直達北極了。

有一個人用其畢生精力來尋求這個答案,深信他本人是世界上惟一命中注定能征服北極的人。這就是一位新型的極地探險家,美國人羅伯特·E·皮亞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