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鰭豚是鯨類家族中個體較小的一個分支。據化石考證,至少在4000多萬年前的中新世、上新世時代,白鰭豚就已存在,比大熊貓要古老得多,被稱為活化石。白鰭豚的某些生理特性在水聲學、仿生學、軍事科學、動物生理學等方麵,都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另外,還可以馴化,供遊人觀賞。這種動物分布於長江中下遊江段。由於興修水利工程、建壩閘等,破壞了白鰭豚的生存環境,使其食物來源銳減。另外,大量有毒、有害工業廢水排入長江,使水質汙染。再則,漁業、航運等直接威脅其生命安全。以上原因,導致白鰭豚數量銳減,總數隻有300頭左右。若不采取措施,將導致絕滅。拯救白鰭豚引起國內外的關注。我國的動物保護專家們認為,隻有采取包括就地保護、遷移保護和人工繁殖在內的係統工程,才能奏效。於是,確定了拯救白鰭豚的係統工程,即在白鰭豚分布較集中的區域,建立白鰭豚自然保護江段,對那裏的種群進行重點保護;選擇不受人類活動幹擾破壞的、適合白鰭豚生活的水域,建立半天然的白鰭豚養護場和開展白鰭豚的人工繁殖實驗。現在,保護白鰭豚的係統工程有了顯著進展。湖北省洪湖市的螺山至嘉魚縣的新灘口長江江段的水文地理條件,是各種江魚生活棲息的良好環境。湖北省政府已批準在這裏建立長江上第一個白鰭豚自然保護區,定名“湖北新螺白鰭豚自然保護區”。安徽省銅陵市江段,白鰭豚分布較多,江中有一個叫鐵板洲的沙洲,國家和地方在這裏投資幾百萬元,正在建設一個半人工白鰭豚養護場,準備將一部分生存受到威脅的白鰭豚遷到這裏,繁衍生息。另一個白鰭豚分布較多的地區在湖北省石首市江段。這裏是建立半天然白鰭豚增殖場的好地方,該計劃正在籌劃實施。拯救白鰭豚的另一重要措施,是進行人工繁殖實驗,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承擔,已取得相當進展。總之,拯救白鰭豚的係統工程得以實現,就可使這個物種擺脫厄運得以生息,並可為拯救瀕危野生動物提供寶貴經驗。
正文 第81章 為什麼要建立拯救白鰭豚的係統工程(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