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一定有很多人會很奇怪,海底也會有火山嗎?答案是有。其實海底和我們居住的陸地是一樣的,構造都差不多的。
1963年11月15日,在北大西洋冰島以南32千米處,海麵下130米的海底火山突然爆發,噴出的火山灰和水汽柱高達數百米,在噴發高潮時,火山灰煙塵被衝到幾千米的高空。
經過一天一夜,到11月16日,人們突然發現從海裏長出一個小島。
人們目測了小島的大小,高約40米,長約550米。海麵的波浪不能容忍新出現的小島,拍打衝走了許多堆積在小島附近的火山灰和多孔的泡沫石。人們擔心年輕的小島會被海浪吞掉,但火山在不停地噴發,熔岩如注般地湧出,小島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在不斷地擴大長高。經過1年的時間,到1964年11月底,新生的火山島已經長到海拔170米高,1700米長了,這就是蘇爾特塞島。經過海浪和大自然的洗禮,小島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巍然屹立於萬頃波濤的洋麵上,不久島上居然長出了一些小樹和青草。
兩年之後,1966年8月19日,這座火山再度噴發,水汽柱、熔岩沿火山口衝出,高達數百米,噴發斷斷續續,直到1967年5月5日才告一段落。這期間,小島也趁機發育成長,快時每晝夜竟增加麵積4000平方米,火山每小時噴出熔岩約18萬噸。
海底火山的分布相當廣泛,大洋底散布的許多圓錐山都是它們的傑作,火山噴發後留下的山體都是圓錐形狀。據統計,全世界共有海底火山約2萬多座,太平洋就擁有一半以上。這些火山中有的已經衰老死亡,有的正處在年輕活躍時期,有的則在休眠,不定什麼時候蘇醒又“東山再起”。現有的活火山,除少量零散在大洋盆地外,絕大部分在島弧、中央海嶺的斷裂帶上,呈帶狀分布,統稱海底火山帶。太平洋周圍的地震和火山爆發,釋放的能量約占全球的80%。海底火山,死的也好,活的也好,統稱為海山。海山的個頭有大有小,一二千米高的小海山最多,超過5千米高的海山就少得多了,露出海麵的海山(海島)更是屈指可數了。美國的夏威夷島就是海底火山的功勞。它擁有麵積1萬平方千米,上麵有居民10萬餘眾,氣候濕潤,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盛產甘蔗與咖啡;山清水秀,有良港與機場,是旅遊的勝地。
夏威夷島上至今還留有5個盾狀火山,其中冒納羅亞火山海拔4170米,它的大噴火口直徑達5000米,常有紅色熔岩流出。1950年曾經大規模地噴發過,是世界上著名的活火山。可見風平浪靜的表麵下有時也深藏著巨大的危險,由此也可以告訴我們看事情不要隻看表麵,而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質。
我們知道世界上的幾大山脈有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最年輕、最高大的山係喜馬拉雅山脈,歐洲最高大的山脈阿爾卑斯山脈,世界最長的褶皺山係科迪勒拉山係。同樣,海洋底下也有它自己獨特的山脈——大洋中脊。人有脊梁,船有龍骨,這是人和船成為一定形狀的重要支柱,因而人能立於天地之間,船能行於大洋之上。海洋也有脊梁,大洋的脊梁就是大洋中脊,它決定著海洋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