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的礦物資源種類有多少,蘊藏量有多大?僅據現有資料,尚難準確地回答。不過,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從海邊到大洋,從水體到海底,都有可利用的礦物資源分布,其種類之多,範圍之廣,儲量之大,是陸地所不及的。海洋與陸地在地史演化上有著統一的機製,在地質構造分布上有著內在的聯係,在成礦規律上有許多共同之處。其中,淺海大陸架隻不過是被海水淹沒的陸地,在礦產上與陸地有許多一致性是不足為奇的,但是典型的洋區與陸地畢竟處於不同的環境與地質條件下,由此形成一些不同的礦產資源也是必然的。
由於海洋的自然環境與地質基礎同樣具備地球化學元素遷移與富集成礦的條件,從理論上分析,海洋礦產的品種應該與陸地一樣豐富,目前,雖然還沒有全麵、係統的對比分析,但從已有的發現和研究成果已能證明這一結論。
海洋裏的礦產資源,若以其存在的區域方式分,一般可分為未溶存於海水中的礦物和海底礦產兩大類,海底礦產又可分為固結的礦產和未固結的礦產。
海水中溶解的礦物質,不僅數量大,而且種類多,大自然分布的92種元素,在海水中基本都有,就其元素的性質而言,有金屬礦物元素(如鐵、鎂、銅、金、銀等),也有非金屬元素(如磷、溴等)。現已能夠提取的約60餘種,海水水體在一定意義上可以看成一個巨大的“液體礦床”。
海底未固結的礦產分為兩類,一是海底表層礦產,二是埋藏礦產。表層礦產能構成資源的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海岸、河口和淺海海底砂礦,如鈦、鐵砂、磁鐵砂、金紅石、錫石、砂金礦、金剛石、鑽石、鉑礦、磷釔礦、铌鐵礦、鉭礦、鉭鐵礦、琥珀砂礦、獨居石礦等,這些都是冶金、機械、電氣化工、陶瓷、航天航空和精密儀器及尖端技術等重要工業部門的原材料來源,有著極高的使用價值。第二種是鬆散鈣質沉積和石英砂、砂與礫石、珊瑚砂與珊瑚礁等礦產,它們廣泛分布在基岩海岸的岸帶、河口和淺海地區以及基岸與珊瑚礁海島附近。第三種是自生海底表層礦產,這是一類前景遠大的資源,主要有大洋錳結核、磷灰石、海綠石、多金屬軟泥等。其中錳結核不僅廣布世界各大洋底,而且基本成分大體一致,均含有豐富的錳礦物和鐵礦物,除此之外,還有鎳、銅、鈷等50多種礦物元素,海底埋藏的未固結礦有兩種主要類型,第一種是原始成固的埋藏砂礦,其具體礦產大體同於表層砂礦,分布區域集中在淺海大陸架上,埋藏深度不一,第二種是海底石油與天然氣,它是目前海洋礦業開發產值最高的資源對象,今後進一步利用的現實性也最好。
海底固結的礦產也有表層和埋藏之分。表層的固結礦產有暴露的層狀礦床,如煤、灰岩、褐鐵礦、泥炭層等;有自生的表層固結礦產,如磷灰岩殼、氧化錳、覆蓋層等。屬於埋藏固結礦產品種更多,有浸染狀、脈狀和層狀礦體,如煤、鐵、錫、金、硫、多金屬硫化物和鹽類等。海底固結礦產中相當一部分是內生礦產,如斑岩鉬礦、斑岩銅礦、磁鐵礦、鈦鐵礦和金屬硫化物礦等。
根據板塊構造理論,海底的大洋中脊和板塊邊緣的島弧帶,是地質曆史上岩漿活動區,在海底伴隨岩漿活動的熱液礦床應比較豐富。近些年來經過深海大洋地質調查、勘探,已發現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一些邊緣海底存在熱液礦床,大部分分布在水深1500~3000米水深裂穀處,富含銅、鉛、鋅、錳、鐵、鎘、鉬、釩、金、銀、錫等金屬礦物,沿大洋中脊和邊緣島弧區岩漿活動帶發育。不少專家認為,海底熱液礦產將是未來社會所需金屬礦物的重要來源。
海洋礦產資源不僅品種繁多,基本上能夠覆蓋社會對礦產種類的需要,而且相當一部分礦物的儲量非常豐富。如果能夠創造必需的裝備技術用於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海洋資源的儲量完全可以滿足現在和未來工業生產對原材料的需要,如大洋錳結核和溶存於海水之中的礦物等,即屬於這類資源。
豐富的油氣資源
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據1995年的估計,世界近海已探明的石油資源儲量為379億噸,天然氣的儲量為39萬億立方米。據不完全統計,海底蘊藏的油氣資源儲量占全球油氣儲量的1/3。預計在21世紀,海底油氣開發將從淺海大陸架延伸到千米水深的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