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王朝時期,那些石造的宮殿和廟宇的規模相當龐大,尤其是太陽神阿蒙神廟在各地普遍受到尊重,因為國王自稱是阿蒙神的兒子。
卡納克的阿蒙神廟是埃及廟宇中最大的一個,麵積達4萬平方米。廟宇建於公元前1312年~1301年左右,以後曆代的法老均有擴建和改建。在阿蒙神廟的軸線上前後排列著六道高大的牌樓門。
其最大的第一道牌樓門是在公元前330年到公元前30年建造的。廟的四周還有高6~9米的磚牆,廟內有各種不同的庭院和殿堂。
最令人吃驚的是它的大殿,麵積達5000平方米,寬103米,深52米,裏麵密密麻麻地排列著138根高大的柱子,中間兩排高20.4米。共有12根支撐著中間的平屋頂。阿布辛拜勒神殿在第三、第四道牌樓門之間,由另外四個高大的牌樓門組成一條橫向的軸線,門外是一條兩旁排著聖羊雕像的大道,蜿蜒通向繆特神廟前。
與這條大道平行的是另一條1000多米長的大道,在孔斯神廟前也對稱排列著聖羊雕像,位置在縱軸線的第一道牌樓門之內,這不僅擴展了軸線,而且把三個廟宇連在一起,更主要的是加深了宗教的神聖氣氛,使人們在進入每座神廟時,步步沉重,步步緊張,從而喚起人們對神權的崇拜和敬仰。
除此之外,在宮殿、廟宇的四周還常常建有大量的倉庫,以貯放糧食和珍寶。也有服務人員和奴隸的用房。國王的宮殿往往和廟宇組合在一起。
在尼羅河上遊岸邊的阿布辛拜勒地方建有著名的阿蒙神大石窟廟,這是公元前1250年左右的遺物。它也被人稱為阿布辛拜勒神殿。
石窟沿山鑿岩建成,前麵有一個大平台,正麵刻有四尊國王拉美西斯二世的三大雕像,像高20米,蘊造出雄偉、莊嚴的藝術效果,是尼羅河上遊的重要名勝古跡。
由於1966年在尼羅河修建了阿斯旺水壩,河水水位大大提高,在有關方麵的幫助下已將整座石窟切開,遷移到比原址高64米,後退180米的山上,並基本上保持了原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