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的大雪崩
雪崩對人類而言是危害較大的自然災害之一,幾乎很少有人能逃脫它的魔掌。當浩蕩的雪崩奔騰而下時,它將一切的生命都吞沒了,大地隻剩下一片白色,而巨大的白色死神下掩蓋著怎樣的真相,就變成了永遠的謎團。雪崩通常從山頂爆發,以極高的速度呼嘯而下,巨大的力量將它所過之處一掃而盡。有些雪崩中還夾帶大量空氣,這樣的雪崩流動性更大,有時甚至可以衝過峽穀,到達對麵的山坡上。有些雪崩會產生足以橫掃一切的粉末狀摧毀性雪雲。其實在雪崩中,比雪崩本身更可怕的是雪崩前麵的氣浪。雪流能驅趕著它前麵的氣浪,而這種氣浪的衝擊比雪流本身的打擊更加危險,氣浪所到之處,房屋被毀、樹木消失、人會窒息而死。因此有時雪崩體本身未到而氣浪已把前進路上的一切阻擋物衝得人仰馬翻。1954年,美國某車站附近突然發生了雪崩,雪崩產生的氣浪將40噸重的車廂拋出了百米之外,又將笨重的電動機車撞向車站,整個車站瞬間變成廢墟。1991年1月中日聯合登山隊在梅裏雪山海拔5300米的3號營地不幸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雪崩,17名隊員在睡夢中被巨大的雪浪卷走,直到1998年7月18日,他們的部分遺體才在海拔4000米的大冰瀑下被發現。可怕的雪崩貫穿秘魯境內的安第斯山脈也經常發生雪崩。安第斯山脈的瓦斯卡蘭山峰是秘魯最高的山峰,海拔6768米。山上常年積雪,“白色死神”就誕生在這裏。1941年的雪崩產生了一個冰湖,冰湖融化成洪水,淹沒了瓦拉斯鎮,導致約5000人死亡。1962年1月10日下午6時13分,瓦斯卡蘭山峰又發生雪崩,瓦拉斯鎮又成為這次災難的犧牲品。鎮上的2000多居民僅有幾十人僥幸逃命,在該鎮下方的5個村遭受了滅頂之災。這次大雪崩一共毀滅了6座村鎮,毀壞3座村莊,並使4000人死亡,10000多頭牲畜喪生,莊稼損失達120萬美元。它是世界上造成人員死亡最悲慘的第五大雪崩災害。1970年5月31日20時23分該地又發生地震,劇烈的地震波把瓦斯卡蘭山峰上的岩石和冰雪震裂、震鬆和震碎。霎時間,冰雪碎石在強大的氣浪下朝山下翻滾。它下麵的容加依城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兩萬居民死亡。驚恐的人們不得不思考雪崩會何時再次出現,行蹤詭秘的雪崩使得身處雪山的人們無時無刻不麵臨著死亡的危險。但是人們目前所能做的隻能是預防,而無法控製雪崩。沒有人知道雪崩會何時再來臨,美麗的雪峰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捉弄著人們。
埃塞俄比亞大饑荒
埃塞俄比亞經濟以農牧業為主,它是世界咖啡原產地,產量居非洲第二位,也是非洲牲畜數量最多的國家。除牛、羊、馬、驢、騾、駱駝外,還飼養高山珍獸靈貓。農牧產品占出口總值95%以上,咖啡、蔬菜、油料、豆類為主要出口貨物。進口以機器、車輛、化工產品、原油、紡織品為大宗。埃塞俄比亞位於紅海西南的東非高原上,東與吉布提、索馬裏接壤,西與蘇丹交界,南鄰肯尼亞,北接厄立特裏亞。領土麵積1103600平方公裏。境內以山地高原為主,中西部是高原的主體,占全境的三分之二,東非大裂穀縱貫全境,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稱。高原四周地勢逐漸下降。北部的達羅爾窪地降到海平麵以下113米,為全國最低點。紅海沿岸為狹長的帶狀平原。北部、南部、東北部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區約占全國麵積的25%。雖然埃塞俄比亞是非洲農作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但是糧食主產苔麩,次有大麥、小麥、高粱和玉米。埃塞俄比亞饑荒在曆史上有記錄的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紀,而從1540年~1742年就至少發生了10次大饑荒,1888年~1892年發生的“埃塞俄比亞大饑荒”造成埃塞俄比亞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而最近的幾次大饑荒發生於1972~1973年以及1984年,這兩次饑荒分別造成了4~20萬人死亡和100萬人死亡。1972~1974年的饑荒受到打擊最嚴重的省份是位於埃塞俄比亞東北部的沃洛省,饑荒還影響到了更北部的提格雷省以及該國的其他地區。沃洛省的饑荒在1973年達到最高峰,但這年末期就開始恢複了,其他省份也是如此。不過有一個叫哈勒爾蓋的省直到1974年才發生饑荒。據埃塞俄比亞救濟和恢複委員會(1975)所提供的數字,在1973~1975年這一時期,各省受影響的人口比例分別為:沃洛省41%,提格雷省17%,哈勒爾蓋省8%,施瓦省26%,格穆戈法省08%。關於1972~1974年的饑荒發生原因,人們一般認為主要是由於1971年~1972年的反常雨季,即1972年的主要雨季的雨量過少,以及1973年春季的幹旱所造成的主要農作物減產是造成這次饑荒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人反對這一說法,有學者指出導致這次饑荒的更主要原因是農民的“直接權利失敗”,導致其他階層如服務人員的“貿易權利失敗”。現在,非洲每年的饑荒人數仍然在增加,如何解決非洲饑荒問題需要全世界進行討論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