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肢體活動自如,沒有活動受限或者根本無法活動的情況,那麼多數情況下,僅僅是被砸傷部位有出血傷口。一般傷口的處理原則不是太複雜,一定不要驚慌失措。平靜下來,回憶學過的處理傷口的知識,迅速處理傷口要同時撤離現場。
傷口的緊急處理主要有兩條:清潔和止血。
清潔:
地震發生之時,塵土飛揚,傷口難免會沾上一些髒東西,有時候甚至會有小石子或碎玻璃嵌在傷口裏,這些髒東西容易使傷口感染。
在地震後,通常不可能找到生理鹽水,這時我們可以使用幹淨流動的自來水衝洗傷口。理想的狀況下,我們需要生理鹽水來衝洗傷口上的灰塵。對於嵌在傷口裏的碎玻璃和小石子,別急著想辦法把它們弄出來,否則會有劃破血管導致大出血的可能。應該在清潔傷口之後,用幹淨的布或紙巾覆蓋傷口,待專業的醫護人員來處理。
如果傷口出血很嚴重,止血就成為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待出血止住或醫務人員到場後再處理傷口汙染問題。
止血:
最常用的簡便有效的止血方法就是“直接加壓法”。具體的方法是,用幹淨的布塊或紙巾要直接在出血傷口上方施壓;;果出血仍然不止,那麼可以將傷口部位抬高超過;髒的位置,並繼續加壓到不再流血為止。
不可用布條或繃帶長時間環紮出血肢體,否則容易導致肢體缺血壞死。如果迫不得已必須采用環紮法,要注意肢體末端的感覺和皮肢顏色,如果感覺麻木或者皮肢顏色發紫或發黑,一定要解壓。
16.地震後扭傷的緊急處理
地震後在逃生過程中由於慌亂或者大量物體倒塌在地,容易絆倒而發生扭傷。
扭傷的部位往往是關節附近,以腳踝最為常見。
扭傷後的緊急處理第一步是固定,固定的目的是為了讓傷處休,龜、提供支撐的力量、減輕疼痛等。
最好使用彈性繃帶,自肢體遠端(即遠離軀幹的方向)開始,對傷處進行纏繞。如果無法找到繃帶,也可以使用厚衣物或枕頭,將傷處包起來。
為了減輕疼痛,防止傷處繼續腫脹,在受傷一天之內可以冷敷。第二天,再以熱敷的方式來促進消腫。但如果開始熱敷後,發現傷處又再度腫起來,就要繼續冷敷。
17.地震後斷肢的緊急處理
地震中很多傷員發生肢體斷裂。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傷員多已陷入昏迷,隻能由旁人施救。
如果看到傷者斷肢的情形,千萬要保持冷靜。隻有冷靜下來,才能更好地救助傷員。
第一步:記住,止血永遠是第一步。可以用鬆緊帶或橡皮筋綁在傷口的上方,一定要緊,要看到出血減慢。斷肢後都有較大血管的破裂,其出血一般都比較凶猛要卩不及時有效止血,傷員會很快發生出血性休克,以致無法等到救援者到來。
第二步:盡快求救。先打電話到醫院,一定要告訴對方傷員有斷肢的情況,以方便醫院先安排。然後,再向周圍人求救,一起救助傷員。
第三步:保護斷肢。準備兩個清潔的塑料袋或兩個裝得下斷肢的清潔容器,內層放斷肢,外層放冰塊。低溫可以保護斷肢,防止斷肢腐敗。但一定要注意,不能將斷肢直接放在冰水或冰塊之中!對於細小的手指等斷肢,一定要保存好,以防慌亂中丟失。多半的斷肢,在處理得當的情況下,都是可以通過外科手術接回去,且恢複它大部分的功能。
第四步:密切觀察出血部位。如果出血不僅沒有停止,還有增多的情形,要及時調整止血方法。鬆解鬆緊帶或橡皮筋時,要同時壓迫出血部位,防止突然解壓後出現大出血致使止血更加困難。
第五步:密切觀察傷員情況。如果傷員仍有意識,可以給其喝一些淡鹽水。如果附近有小的診室,就為傷員先行輸液。
18.地震後骨折的緊急處理
前麵已經講過,骨折是地震後各種人體傷害中發生概率最高的。所以,我們應該掌握一些骨折後急救的基本知識。
通常,要通過線片才能確定是不是骨折。但在地震後,大量人員傷亡,根本無法得到正常醫療,所以我們要學會從症狀上來判斷是不是有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