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護海洋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協調發展關係,實現人類與自然界關係的全麵、協調發展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首先必須確立大自然觀。現代意義上的自然觀,真正視人類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聯係的整體,從整體上把握住規律,並以此作為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礎。其次,必須走出“人類中心”的誤區,建立人與自然全麵和諧共處和協調發展的關係。科學證明人類不過是眾多生物種類中的一種,人類隻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萬物的尺度,同時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製,人類的認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況且人類的認識正確與否、能否得到完善和發展,一點也不能離開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動,尤其是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更是離不開人與自然的聯係。
必須全方位的探討自然的價值。不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從自然中獲取有利於人類發展的使用價值;同時要善待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要樹立大價值觀念,即在評價一切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時,不僅要考慮其經濟價值,而且要考慮其生態價值;不僅要考慮眼前價值,而且要考慮長遠價值;不僅要考慮從自然中所得,還要考慮如何回報自然等等。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起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關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協調發展。
海洋保護指海洋環境保護,包括海洋資源保護和海洋生態係統保護。海洋生物環境是一個包括海水、海水中溶解物和懸浮物、海底沉積物及海洋生物在內的複雜係統。海洋中豐富的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化學資源和動力資源等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資源寶庫,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關係極為密切。目前海洋保護的主要目標是保護海洋生物資源,使之不致衰竭,以供人類永續利用。特別要優先保護那些有價值和瀕臨滅絕危險的海洋生物。據聯合國有關部門調查,由於過度捕撈、偶然性的捕殺非目標允許捕殺的海洋生物、海岸灘塗的工程建設、紅樹林的砍伐、普遍的海洋環境汙染,至少使世界上25個最有價值的漁場資源消耗殆盡,鯨、海龜、海牛等許多海生動物麵臨滅亡的危險。預計隨著海洋開發規模的擴大,有可能對海洋生物資源造成更大的破壞。海洋保護的任務首先要製止對海洋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其次要保護好海洋生物棲息地或生境,特別是它們洄遊、產卵、覓食、躲避敵害的海岸、灘塗、河口、珊瑚礁,要防止重金屬、農藥、石油、有機物和易產生富營養化的營養物質等汙染海洋。保持海洋生物資源的再生能力和海水的自然淨化能力,維護海洋生態平衡,保證人類對海洋的持續開發和利用。
隨著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以及人類物質生活的提高,各種工業垃圾和生活廢物的數量正在成倍地增長,近50年來,人類向海洋傾入的垃圾廢物已為初期的20倍,這個增長幅度還在加大。尤其是來往於大洋間的數以10萬噸計的超級油輪越來越多,一次觸礁或撞船等事故的發生,往往會造成幾萬至幾十萬噸以上石油的汙染,嚴重地威脅著海洋魚類等生物的生存,一些有害有毒物質長期在這些生物聚積,一旦被人體吸入,將會導致大規模病害,影響人體健康。據資料表明,海上汙染的80%來自陸地,陸源汙染物向海洋內轉移,造成海洋汙染的主要根源。陸地上形成的汙染物,本應在陸地處理後,再有限製地向海洋傾倒,但是事實並不如此,大量未經處理的陸源汙染物直接或間接進入海洋的事例,愈演愈烈,屢禁不止;除此以外,來自大氣層中的煙塵和一些化學物質也源源不斷地歸入海洋,某些國家沉放在深水區的放射性物質也有增無減等等。這些事實說明,人類應該從失誤中盡快覺悟,按自然規律辦事,不斷提高科學文化素養,健全必要的管理法規,依法治理,才能還海洋一個清潔的水體,讓海洋造福人類。保護海洋就是拯救人類自己!
海洋是人類生命的發源地、自然環境的調節器,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海洋的一切變化過程都會對陸地產生重大影響,海洋環境保護直接關係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近50年來,海洋汙染日益嚴重,導致成千上萬種海洋生物滅絕,保護海洋環境的形勢十分緊迫。
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對於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大作用。我們隻有更加重視海洋環境保護,不斷改善海域環境,才能實現海洋資源持續利用、海洋經濟科學發展。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必須樹立保護也是發展的理念,正確處理開發與保護的關係。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必須做好海洋生態建設,維護水域生態平衡。嚴格執行休漁製度,提高經濟物種資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