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塔自建成之日起,不知“疲倦”地一年365天天天接待遊客。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漫長歲月中,由於過度“疲勞”,再加上無止境地給它添加附加設施,體重已由原來的7000噸增加到11000噸,使鐵塔部分鐵梁變形,顯得老態龍鍾。1981年巴黎市政府決定給它進行“美容整形”,該工程曆時兩年,1983年夏天“美容整形”手術大功告成。埃菲爾鐵塔減了1340噸,它重新煥發了青春,並以嶄新的風姿迎接著四麵八方的來客。1986年,鐵塔又一次險遭粉身碎骨。當時巴黎恐怖主義活動猖獗,公共場所連續發生炸彈爆炸事件,弄得人心惶惶,但同時也提高了人們的警惕。一天傍晚,一位女清潔工來到鐵塔上的一個廁所裏打掃衛生,發現廁所牆角旁有一個袋子,她覺得很可疑,便急忙向鐵塔安全人員報告。警方立即派人到現場檢查,同時讓遊客馬上疏散。經檢查,袋裏的確裝有一枚定時炸彈,如若不被那位清潔女工及時發現,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說到埃菲爾鐵塔,我們自然會想到美麗的塞納河。來到塞納河,我們當然要到河畔的舊書攤逛逛。
以巴黎聖母院所在地城島為中心,塞納河綿延幾公裏的舊書攤是巴黎一景或者說是特殊的一景。美麗的塞納河巴黎舊書攤的由來,要追溯到300多年前。據說,舊書攤是17世紀初開始在小橋路對麵的廣場上發展起來的。說來也有趣,他們的書籍最初來源於靠近塞納河的聞名遐邇的“銀塔飯店”附近的一些旅館。住旅館的客人看完書後往往隨即丟在房間內,旅館服務員就把它們收集起來賣給書販。那時,這些書販子的胸前要掛一個銅牌,以標明他們的職業。不久,在塞納河的新橋上就出現了舊書市場,這引起了大書店老板的不滿。1649年根據王室法院的裁決,舊書商被趕出了新橋,流落到塞納河畔。當時在巴黎隻有68家這樣的書攤,舊書商們白天到河邊擺攤,天黑了就用獨輪車把書運回去。經過舊書商的長期抗爭,直到1891年才獲準把書籍固定在河堤的矮牆上。冬去春來,近百年過去了,塞納河畔已發生了巨大變化,現代化的建築群拔地而起,古老的樓房逐年消失,但綠色的書籍依舊頑強地固定在堤岸上,點綴著塞納河畔的景色,豐富著巴黎的文化生活。
巴黎,一方麵是西方最追逐時尚的城市;一方麵又保留著一片洋溢著古色古香的情調、充滿著濃鬱文化氣息和繁衍人類文明的這一瑰寶之地,這大概就是巴黎之所以為巴黎的緣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