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美人魚在歐洲(2 / 2)

華沙城徽是經過了幾世紀的演變而成為美人魚的。14世紀下半葉,華沙古城最早的印刷品上出現的城徽是“美人鳥”,她上半身是女人,下半身長有雙翅、尾翼和一對帶趾甲的爪子,右手握劍,左手執盾。15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葉,印刷品上的華沙城徽形象轉變為“美人龍”,她上半身為右手握劍,左手執盾的女郎,下半身為長著翅膀的龍,有一條帶鱗甲的長尾巴。17世紀下半葉到8世紀,華沙的古城和新城分別有自己的城徽,而古城城徽已接近於現代的美人魚形象。1938年製訂的華沙城徽新圖案,是一個大盾牌,盾牌上繪有右手執劍、右手持盾的美人魚,大盾牌上方有一頂王冠。1973年起去掉了王冠,圖案也加以簡化,這個美人魚城徽便一直沿用至今。

美人魚不僅是華沙的象征,也是整個波蘭的象征。從18世紀下半葉起,波蘭被普魯士、沙俄和奧地利先後3次瓜分。在以後的123年亡國期間,波蘭的白紅國旗和雄鷹國徽被禁止使用,波蘭人民就用美人魚作為民族和國家的象征。亡國期間,在曆史舞台上短暫出現了華沙大公國,還曾一度用美人魚作為自己的國徽。

那麼,維斯瓦河畔這座美麗的美人魚雕像是誰創作的,她的模特兒是誰?

原來這座美人魚雕像是一位叫做“魯德維卡·克拉斯科夫斯卡——尼茨霍娃”創作的,模特兒則是她的一位好朋友——女詩人克雷斯蒂娜·克拉赫爾斯卡。據說,當時這位女詩人23歲,年輕美麗,還有一副夜鶯般的嗓子,能唱許多民歌,更重要的是她具有一種能體現波蘭人美好心靈的氣質。

在尼茨霍娃創作雕像的1936年,希特勒德國侵略波蘭的意圖已昭然若揭,戰爭風雲密布歐洲。她心中充滿了對祖國命運的憂慮,決心塑造一個保衛祖國的英雄形象,因此她創作的美人魚臉龐不僅是俊美的,而且是威嚴的。美人魚手持寫有“華沙”字樣的盾牌,表現了波蘭人民抗禦侵略的無畏氣概。遺憾的是,在1944年8月1日,華沙人民舉行了反抗希特勒占領者的全民大起義,女詩人克拉赫爾斯卡英勇地投入了戰鬥,次日為國捐軀,犧牲時才30歲。克拉赫爾斯卡無愧於當塞琳娜的模特兒。

不論在丹麥,還是在波蘭,“美人魚”的故事已深入人心。“美人魚”的形象不僅代表一種執著的追求和獻身精神,而且體現了一種祈禱世界和平的強烈願望。美人魚雕像同流傳在民間的美人魚傳說一樣,將永遠鐫刻在歐洲和世界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