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狂歡美洲(2 / 2)

如果說聖誕樹是“聖誕節”的標誌,那麼“南瓜燈”便是“鬼節”的標誌了。每當秋高氣爽,“鬼節”臨近的時候,如果你到美國的農村去旅行便可看到公路旁小攤上一堆堆赭紅色的老南瓜。購買者買他們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製作“鬼節”的“南瓜燈”。製作“南瓜燈”不需要高超的技術,隻要將南瓜頂部切掉,掏空瓜瓤,在瓜麵上鏤空出眼鼻嘴耳,瓜內點上蠟燭就成了。家家戶戶門口放上盞“南瓜燈”,據說可以嚇唬魔鬼,使他們不敢進門。

玉米的故鄉在拉丁美洲,但它究竟最早產於拉美的哪一個國家,卻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墨西哥,有人說是秘魯,也有人說是尼加拉瓜。玉米曾是拉美土著印第安人的主要糧食,至今仍是多數拉美人喜歡的食品之一。墨西哥人愛吃用玉米麵加肉,菜和辣椒陷做的“達哥”餅,而尼加拉瓜人則把玉米當做主要食糧,玉米食品不計其數,花樣繁多。

尼加拉瓜農民還有自己的“玉米節”,這是最盛大的節日,每年9月26日至28日舉行歡慶玉米豐收。節日期間,成千上萬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聚集一地,舉辦玉米展覽會。每屆“玉米節”,都要從100多種玉米食品、菜肴和飲料中評選出最佳食品、菜肴和飲料。參賽食品中有麵包圈、麵包片等各式麵包,“達哥”餅、黃油牛奶餅和油煎餅等花樣繁多的餅類,還有包子、粽子和各式糕點;菜肴中有“奇洛呆”(清燉嫩玉米軸)、醃嫩玉米和涼拌嫩玉米軸等;飲料中有玉米麵可可茶、玉米麵粥、“奇恰”玉米甜酒和玉米釀製的“古蘇薩”烈酒。此外,還要選出創全國最高單位產量的玉米生產能手,和在農民中流行的最佳玉米頌歌。最有趣的是評選玉米皇後,每年都在全國數以萬計的年輕貌美的農家姑娘中挑選出24名玉米皇後候選人參賽。參賽者的服飾必須全部用玉米的各部分製成。她們的上衣和裙子一般都是用白淨柔軟的玉米棒內包皮編織而成,款式與花色酷似布料所做,美麗極了。花冠是用玉米葉編的。耳環、項鏈和手鐲都是用精心挑選和加工過的玉米粒穿製成的。一眼望去,玉米皇後的造型儼然是一個半剝開的玉米棒。玉米皇後是根據姑娘的臉蛋、身材和玉米服飾評選出來的。玉米皇後選出後,便乘坐用玉米葉裝飾起來的彩車在手風琴的伴奏下緩行在人群中,以展示其姿容。成千上萬的農民發出熱烈的歡呼聲,從而把“玉米節”推向歡樂的高潮。

尼加拉瓜地處熱帶,盛產玉米,尼加拉瓜人自古以來便以玉米為主要食糧。中美洲人喜歡稱尼加拉瓜人為“比諾雷羅”,西班牙語的意思是“喜歡吃玉米的人”,尼加拉瓜人也以此為豪。盡管早在100多年前,用小麥麵做的麵包已傳入尼加拉瓜。但尼加拉瓜人至今仍普遍喜歡玉米食品。在尼加拉瓜首都馬那瓜街頭,出售玉米食品和飲料的攤點比比皆是。“比諾爾”(玉米麵茶)和“達哥”餅已成為尼加拉瓜人不可缺少的食品。

尼加拉瓜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玉米的美麗傳說。最有趣的是關於玉米是怎樣在尼加拉瓜誕生的神話。故事是這樣的:很久很久以前,尼加拉瓜有兩位可敬的、年老的部落首領。他們在7天之內用8種稀罕之物創造了一種新植物,這就是玉米。這8種稀罕物是:一粒黃色的金子作種子的顏色;一滴鹿奶作種子的心髒;一片鷹爪趾甲賦予種子隨處可以生長的能力;一滴美洲獅的鮮血賦予種子以抵抗力;一根浣熊脊骨賦予種子適應各種氣候的能力;一根勇士帽子上的羽毛賦予種子勃勃生機;一片藍玉賦予種子永遠生存的能力;以及一條蛇皮,他們把這些東西包在蛇皮裏,使種子有每年更新的活力。然後,埋進山洞,等待日出。一日,陽光照進山洞,一棵玉米破土而出。從此,玉米便在尼加拉瓜大地上誕生了。尼加拉瓜人以玉米為生,生活美滿幸福。

自古以來,尼加拉瓜便有各種形式的“玉米節”。但真正成為全國性的節日是在1981年。這一年,尼加拉瓜第一屆“玉米節”在馬薩亞城舉行。1986年,尼加拉瓜政府頒布法令規定,每年9月舉行“玉米節”慶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