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斐濟最東端的小島下海,乘船航行130千米,便在朦朧的夜色裏、無邊的寂靜中,來到了波利尼西亞的湯加。湯加群島的夜晚,萬籟俱寂。原來,湯加人民的生活頗具田園風味,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裏電力供應不足,即使在首都,入夜後大部分區段也是街燈全無,漆黑一片,人們早早就閉戶就寢了。電燈少,電話更少,全國電話總數還不足100部,而且都是老式的。湯加是個農業國,這裏聽不到轟鳴的機器聲,看不見林立的煙囪,連簡單的火柴廠都沒有。不過,它卻是世界上少有的沒有汙染的國家。來到這裏,好像和人間的煩囂從此隔絕,難怪,近年來有些外國人在湯加的一些島上買下地皮,開辟“避靜村”。
湯加群島的人民,勤勞善良,十分好客。他們對來訪者非常熱情,民風純樸。他們還特別喜歡歌舞,時時可聞,處處可見。相傳1773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到達這裏,就曾受到島民的熱情招待,於是他給湯加一個美稱“友誼群島”。
在世界大部分地區,對於美的標準,大凡以不太胖為宜,特別是女子,要求腰細、苗條。美國華盛頓專欄作家丹尼爾·格林伯格指出:在眾說紛紜的西方世界,有一個看法是基本一致的,就是瘦比胖好,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注意節食和長跑。可是在湯加,身體越胖,才算越美。標致的婦女必須肥胖,脖子要短,不能有腰身。否則就得用布一圈圈纏起來,加以掩蓋。
事實上,湯加人都是肥胖的,極少有瘦骨嶙峋者。據一個島上的統計,這裏男人平均高度1.80米,平均體重82千克;女人平均高度為1.60米,平均體重73千克,湯加的國王法阿豪·圖普四世陛下,是全國最胖的人,體重高達200千克。因為他患有輕微的心髒病,醫生建議他將體重維持在170公斤左右,他是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君王。
造成湯加人這種肥胖體格的主要原因,據說是長期以薯類為主食所致。加上島上終年氣候溫和舒適,他們又不喜愛體育活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時間過長,所以脂肪大量積存。湯加人的食量很大,一個人一次可以吃一個十幾磅重的大芋頭。有時一桌筵席,會擺上25頭烤豬、30隻燒雞、數十隻螯蝦和成堆的芋頭、蔬菜,10多人席地而坐,用手撕扯著大吃起來。吃飯時鴉雀無聲,沒人說話。按湯加的習慣,吃飯說話是不禮貌的。在那裏做客,盡管放開肚子大吃,別的一概不必理會。
新西蘭是個年輕的國家,1907年獨立至今僅有80多年的曆史。然而,新西蘭的最先開拓者毛利人,卻是一個擁有3500年悠久曆史的民族,他們比歐洲人早五六百年就來到了新西蘭。毛利人的膚色、相貌跟中國人很相似,他們有著本民族獨特的文化。
在今天的世界各地特別是歐洲,當人們進入歡迎會會場時,總是一片熱烈的掌聲,接著是握手、擁抱。然而毛利人歡迎客人,卻全然不同。會場中一片雅靜,男女整齊地列隊於兩旁,在一陣長時間的沉寂之後,突然走出一位赤膊光腳的中年人,先是一聲洪亮的吆喝,接著便引吭高歌。歌聲剛落,年輕的姑娘們便翩翩起舞,周圍的人低聲伴唱。歌停舞罷,他們就一個個走過來與客人們行“碰鼻禮”,鼻尖碰鼻尖互碰三次,歡迎會進入高潮。這叫“家庭式”歡迎儀式。還有一種“挑戰式”歡迎儀式,赤裸著上身的男子,一麵吆喝,一麵手持長矛向客人揮舞過來,並不時地吐舌頭。臨近客人時,將一把劍或是綠葉枝投在地上。這時,客人必須把它拾起來恭敬地捧著,直到對方舞畢,再雙手捧還。這是最古老的迎賓禮,為的是試一試來者是敵人還是朋友。按照毛利人的習慣,在最尊貴、最親近的客人來臨時,要由部族中最年長的人和全體男女毛利人陪同,一起睡在“馬雷”(毛利人的會堂)裏,吟歌、交談、通宵達旦,隻有在最疲倦時才把頭蒙起來,表示不再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