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滄海巫山(1 / 3)

陽雲漢和項鳴鴬二人一路疾行,來到開城郊外,恰好看到前方有一座名曰“淨月”的尼姑庵。

二人入得庵門,拴好馬匹,想到庵中求一碗水喝。

穿過曲折之徑,來到佛堂之內,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端坐正中鳥瞰眾生,佛前檀香嫋嫋升起,一盞油燈忽明忽暗。

恰好皓月當空,透過窗戶投射在佛前一個老尼的身上。這老尼年近六旬,正自閉目誦經,手中木魚聲響不急不緩。

聽到腳步聲,這老尼停止敲椎,睜開雙眼看向陽雲漢和項鳴鴬二人。

項鳴鴬見這老尼雙目之中盡是看破紅塵的大徹大悟,正待上前討水喝。冷不防外麵一陣嘈雜聲,擾亂了淨月庵的一片清淨。

一大隊高麗兵來到佛堂門口,其中一個領頭的人喝道:“千秋太後,這晨鍾暮鼓青燈古佛的比丘尼生活,恐怕你是過不慣吧,何不跟我們回去過點舒坦日子。”

老尼垂下頭去,看也不看此人一眼,口中喃喃說道:“貧尼心若止水,隻願在此遠離塵世麵壁修佛。施主回去告訴你的主子,貧尼再也不會踏足塵世半步。”

領頭那人聽了這話,冷哼一聲:“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說罷帶頭拔出兵器就要闖入佛堂。

冷不防一人突然憑空出現在佛堂門口,還未等領頭那人看清來人是誰,隻覺得一股巨力傳來,人被卷的倒飛出去,一跤跌倒在青石路上,摔了個七暈八素,手中兵器也不知去向。

其它高麗兵士見將官被摔,嚷嚷著紛紛衝上前去,結果一個一個被守在佛堂門口那人如法炮製摔到院中。

出手之人正是陽雲漢,高麗軍領頭那人也是個識相的,心知碰到了武林高手,哪裏還敢再糾纏,連滾帶爬帶著手下高麗兵士逃出淨月庵。

老尼正待向陽雲漢和項鳴鴬致謝,門口又出來一陣嘈雜聲,又有一隊素衣武士出現在院落中,挑頭一人年過四旬,身材魁梧,麵相粗獷,渾身充滿陽剛之氣。

緊隨在他身後一人年近三旬,眉頭緊鎖,麵色陰沉,原本清雅的麵孔因此顯得甚是陰霾。

挑頭那年長些的壯漢看到老尼,躬身施禮道:“大嫂,那王詢又派人來騷擾你了,你還是跟我們離開這裏吧。”

老尼的頭又垂了下去:“施主,我早已遁入空門,不理紅塵俗世,如何會隨你們離開這淨月庵。”

第二個年近三旬者插口說道:“母親,父親的大仇你真的忘了,真的不報了麼?”

老尼的頭垂的更低了:“這位施主,冤冤相報何時了。世間一切莫過虛幻,人生在世如在荊棘,心不動,人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傷其身,痛其骨啊。”

聽到老尼這番話,第二位年近三旬者臉現激憤之色:“母親,你說的這些都是妄言,父親大仇不報,不殺死那狗王王詢,屠盡狗賊康肇的後代,你又如何能在這裏求得安穩。

母親既然不願出這淨月庵幫助我們,那我們隻好自己想辦法了。你也別怪我們不顧你的死活,再有王詢的爪牙前來,我們也管不著了。”

說完這番話,年近三旬者掉頭就走。挑頭那年長些的壯漢看老尼依舊紋絲不動,無奈歎了口氣,也跟著轉身而去,跟隨二人前來的素衣武士們也緊隨其後走的一幹二淨。

老尼這時才抬起頭來,衝陽雲漢和項鳴鴬二人說道:“二位施主,多謝救命之恩。”

項鳴鴬心中好奇,忍不住開口問道:“老師太,剛剛來的兩撥都是什麼人?為何要難為師太?”

老尼聽到詢問,一聲歎息:“兩位施主出手相救,一看就是古道熱腸之人,貧尼也不願隱瞞。”接著老尼向二人講述了一段曲折的往事。

這老尼出家前竟是高麗國大名鼎鼎的千秋太後皇甫秀,乃高麗國第五代王景宗王伷之妻,第六代王成宗王治之妹,更是第七代王穆宗王誦的生母,可謂是權威赫赫隻手遮天。不過就在八年前,與千秋太後私通的朝廷重臣金致陽突然發動宮廷政變。

原來七十餘年前,高麗連滅新羅和百濟兩國,建立高麗王朝,金致陽身為新羅人,一直圖謀複國,所以故意接近千秋太後,把持朝政後,終於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叛亂,火燒高麗王宮,企圖殺死穆宗王誦篡位自立。

穆宗王誦無奈,下詔調北部邊疆重臣康肇救駕。康肇統兵回到開城,立刻和穆宗王誦聯合剿滅了金致陽一夥,將其一黨悉數處死。

不過金致陽之弟金致日,就是先前那年長些的壯漢,以及金致陽與千秋太後的私生子金致恩,也就是先前的第二個年近三旬者還是在千秋太後掩護下逃脫了捕殺。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