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我們的祖先常趴在河邊或水塘旁,對著平靜的水麵,照照自己的臉究竟是什麼樣子。平靜的水麵就是最原始的鏡子。
然而,水鏡並不實用,微風一吹,水麵泛起皺紋,就什麼也看不清楚了。3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便發明了青銅鏡。他們先將青銅鏡鑄成一麵圓盤,然後再加打磨,把它磨得又平整、又光潔,就可照出人影來。
用青銅鏡照出的人影並不明亮,而且青銅容易生鏽。於是,人們又在發明新的鏡子。
1508年,在“玻璃王國”意大利的威尼斯,達爾卡羅兄弟將亮閃閃的錫箔貼在玻璃麵上,然後倒上水銀。水銀是液態金屬,能夠很好地溶解錫,變成一種粘稠的銀白色液體——“錫汞齊”。這種錫汞齊能夠緊緊地沾附在玻璃上,成為水銀玻璃鏡。
水銀玻璃鏡的發明,深受人們歡迎。那時,歐洲各國的闊佬,像潮水一般湧向威尼斯購買這種鏡子,威尼斯政府為了賺錢,把製造鏡子的工場集中在穆拉諾島上,派了軍隊四周設崗加哨,對製鏡方法嚴格保密,不許外傳。並且,他們還專門製定了法律:誰要是把製造玻璃的秘密泄露給外國人,立即處以死刑。這樣,威尼斯壟斷了世界上鏡子的產生,金錢源源不斷地流入威尼斯。
不久,法國人竊取了製造水銀玻璃鏡的秘密,並將製造方法公布於世,製造水銀玻璃鏡的的工場越來越多,鏡子的價格也大幅度下降,一般的老百姓買得起了,水銀玻璃鏡也就流行起來,隨處可見了。
水銀玻璃鏡較青銅鏡先進得多,但是,它製造時間長,一個製鏡過程需要一個月。況且,水銀有毒性,鏡麵也不太光亮。於是,人們又不斷探索新的製鏡方法,發明新的鏡子。
100多年前,德國科學家利比希發明了鍍銀的玻璃鏡。在硝酸銀溶液裏,加上一些氨水和氫氧化鈉,再加上一點葡萄糖溶液,傾倒在幹淨玻璃麵上,由於葡萄糖具有“還原”的本領,能夠把硝酸銀中的離子還原成銀微粒,這些銀微粒均勻地沉積在玻璃上,便成了銀光閃閃的銀鏡。為了增加鏡子的耐用性,通常在鍍銀以後,又在銀層上麵塗刷上一層紅色的保護漆,使銀層不容易被剝落損壞。
玻璃鏡子的製造方法簡單,而且比水銀玻璃鏡子明亮,可是,它好景不長,不久又落伍於時代了。近年來,人們在真空中使鋁蒸發,讓鋁蒸氣凝結在玻璃麵上,成為一層薄薄的鋁膜。
這種新發明的鏡子叫作鋁鏡。鋁鏡比銀鏡更便宜、耐用,更為光彩照人。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將會有更多、更好的鏡子不斷發明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