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著名藥用植物(大補藥)五加科的人參結的果實就是人參果。但是《本草綱目拾遺》中卻叫為“人參子”。該書記載雲:“人參子,如腰子式,生青熟紅,如小黃豆大。凡痘不能起發,分標行漿者,藥內加參子,後日無癢塌之患。”可見人參果實也能入藥。以人參果為藥名的植物卻還有另外的植物,如蘭科植物的角盤蘭帶根全草人藥,叫人參果,源出《陝西中草藥》。這植物為多年生草本。有卵狀塊根,高不過20厘米,葉多為2片,橢圓披針形,花小,黃綠色。生於東北、華北、西北的山區。有強心補腎,生津止渴,補脾健胃的作用。能治神經衰弱、失眠頭痛。采用15~20克煎湯服或泡黃酒飲用。
還有一種叫“人參果”的植物,屬於薔薇科,是一種多年生小草本。我國北方很多,但以青海高原最為集中。六七月間開黃色小花,5個整齊的花瓣。莖細長鋪地生,羽狀複葉,下麵銀白色;有光澤。地下有塊根,圓形,皮棕色,肉白色。這塊根富含澱粉、糖、蛋白質,可以利用它煮飯、蒸糕、釀酒。也可以和著麵煮了當飯吃。在青海藏族自治區藏民叫它為“蕨麻”,也叫人參果。說起人參果人們總會想起《西遊記》中的人參果,唐僧西天取經或許是經過青海的,但那小說上的人參果是不是就是這東西呢?不好定論。
這種人參果可當糧吃卻又有一個故事,那是20世紀60年代初期,一支勘探隊在青海荒原上工作,由於條件較差,快斷糧了,一天,萬分焦急的隊員忽見他們的夥房升起炊煙,炊事員招呼大家等候開飯,大家真莫名其妙,難道飯是天上掉下來的嗎?問大師傅怎麼回事,大師傅說:“今天叫你們吃新鮮東西!”大家入了夥房,一股香氣撲鼻而來,隻見長條桌上擺了好多碗,熱氣騰騰,定睛一看,既不是米飯也非饅頭麵條,而是一些和了炒麵煮的小棍棍兒。3厘米長一根,有筷子那麼粗。
剝開皮,裏麵雪白似肉,有香氣,大家就吃起來。一時歡騰起來了,這食物又甜、又香、又滑、又嫩:賽過了菱角。原來是他們的小向導,一個藏族小孩在外出時找到的,並說藏家喜食此野味。和上大米煮飯或和上白麵蒸糕都好吃。看來野生植物中還真有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