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酸堿度
人的皮膚表層一般呈弱酸性,以預防疾病。因此,紡織品的PH值控製在中性及弱酸性時對皮膚最為有利。
特殊氣味包括黴味、惡臭味、魚腥味及其他異味,其濃烈的氣味表明過量的化學藥劑或有害成分殘留在紡織品上,對人體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有機氯載體滌綸纖維在常溫常壓下采用的是載體法染色,此法所使用的有機氯載體均為有毒物質,各國都已禁用,主要有一氯苯基苯酚、甲基二氯基苯氧基醋酸酯、二氯化苯、三氯化苯等。
三、衣物安全巧判斷
買衣服不“貪小便宜”。那些街邊小攤的衣服,很有可能是散流在外的不合格產品,盡量購買大商場裏的服裝和品牌服裝。
穿衣要適合身體,保健衣服要對症,利於健康。穿高領,若感覺過硬過緊,頸動脈竇就受到了壓迫,引起心跳變慢,血壓下降和全身周圍血管擴張,稱為“衣領病”,醫學稱“頸動脈竇性暈厥”。有時穿高領在轉頭時速度過快就會造成腦部血流暫時缺少,出現頭昏目眩,嚴重者可昏迷暈厥、神誌不清。因此,上衣領子不宜過高過硬,紐扣也不要扣得過緊。對於已患有動脈硬化的病人,特別容易誘發“衣領病”。保健內衣要對症。目前市場上的保健內衣有三類:磁療,在原料中加磁;藥療,添加中草藥:遠紅外線內衣,具理療功能。它們都有一定的保健療效,但也不像廣告說的那麼神奇。保健內衣不是人人都適合穿的,若穿著副作用非常明顯,就不應該再穿。磁療內衣,若磁場太強,對腦組織、生殖係統損傷嚴重,戴心髒起搏器的病人絕對不可以穿磁療衣服,否則,磁場幹擾起搏器造成生命危險。藥物過敏者不能穿藥療衣物,若藥不對症更不能穿。肢體有動脈阻塞性疾病和出血傾向者禁穿紅外線內衣,心血管功能不全者避免穿,否則可能誘發心絞痛;有惡性腫瘤的部位禁用,懷疑有的部位慎用,因其會促進腫瘤生長;有新鮮疤痕的部位不能用,因為會促疤痕增生。
選購衣服特別是高檔免燙衣服時,要看一看成分中是否殘留有甲醛。免熨衣服是適合“懶人”的衣服,它是將一些化學物質滲透在全棉布上然後在160℃左右的高溫環境下,讓樹脂“交織”成較長的纖維,達到類似化學纖維的“高複原性”,並產生一個記憶效果,以保持原有的皺槽。免熨服裝質量標準:洗50次後,服裝的平整度、強度、手柔軟度、吸水透氣性、耐磨性等保持良好的狀態。這樣的衣服,隻需放在洗衣機裏轉轉,提出來晾好了一樣的有款有形。購買免燙衣物要慎重,挑選時請留意產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買回家後應洗了再穿,可以去掉一些殘留的遊離甲醛。
聞一聞是否有黴味、汽油味及異味。對於氣味濃烈的服裝不宜購買。
觸摸一些色彩鮮豔的服裝,檢查著色牢度夠不夠,是否容易掉色。最好選擇不易脫色的紡織品,內衣褲以自然本色為宜。當場可以沾一點水觸摸一下,如果手指上染有顏色,最好不要買。如果印花織物手感很硬,就不適合貼身穿著。色彩鮮豔的時裝,使人漂亮、精神,但不少人會在衣著接觸的部位發生皮炎,出現發紅、灼熱、水皰甚至糜爛等損害。
細看標簽。新開發的綠色服裝上都印有生態指數或說明,買到印有生態指數標簽的服裝,可以放心地穿著。
衣物在穿著之前,尤其是內衣,一定先清洗一次,洗去衣物上殘留的有害物質。
功能相同時,選擇對環境友好的綠色紡織品服裝。
四、綠色紡織品
廣義的綠色紡織品包含範圍相當廣泛,從原料的取用、製作過程中能源的使用,到產品使用後的處理、對環境汙染程度等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均需詳細的考慮與規劃,如何做到製造過程中減少資源消耗和生產過程零汙染是關鍵,因此消費者在選擇服裝時,應從綠色紡織品的發展類型來判斷是否對環境友好。
(1)可回收紡織品:回收再利用已成為現今企業極欲達成的目標,ISO14000更是標榜產品在使用完後對環境影響達到最低程度,而回收再利用是未來環保的最佳途徑。利用回收的合成纖維製品再製成地毯、窗簾、輪胎線及漁網等產品,以回收紡織品加上樹脂製成地板瓷磚或路麵填充物,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紡織品做回收利用,達到環保要求。
(2)能源材料紡織品:纖維直徑越細,熱傳導係數越小,就越能具備隔熱的效果,亦即在維持紡織品原有功能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原料耗用量,仍能得到保暖效果的纖維素材,即可達到節省能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