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注重環保,營造低碳新生活(1)(3 / 3)

(3)多功能性紡織品:功能性紡織品也是環保產品之一,目前的努力方向為成衣、飾品重量減輕而保護功能增強,如輕薄吸汗運動服、高強力輕薄防彈衣、智慧型溫度調整纖維材料及輕簿醫療用紡織品等,皆可達到環保要求。另一方麵,易於防汙紡織品的開發可大幅度減少水及清潔劑的使用,降低河流汙染,成效更為直接顯著。

(4)水土保持用的紡織品:利用遮地材防止地麵水分的蒸發,保濕布控製濕氣逸散,土壤補強材覆蓋土壤防止流失,布料做成灌溉通水管、耕種袋等相關紡織品都可達到水土保持的效果。

(5)防治汙染用紡織品:防治汙染可多管齊下配合實施,從治本方麵來探討,生產可分解材質紡織品最為迫切,經分解的紡織品可免除對地球造成公害,除此之外,可分解的紡織品,已朝回收再利用的方向發展,也可免除對地球的汙染。

(6)生態紡織品:用天然但不破壞生態的原材料生產,且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不產生汙染、對人體健康沒有不利影響的安全、健康的紡織品,天然彩棉紡織生產出的產品是世界上公認的純天然“零汙染”的綠色生態紡織品。

五、綠色服裝和“生態服裝”

總體來說,符合綠色紡織品發展方向的服裝就可稱為綠色服裝、環保服裝。伴隨著人類飲食追求安全健康的回歸自然熱,人類的穿著用料也開始“回歸自然”。用棉、麻、毛、絲綢等天然織物製造的時裝日益流行,特別是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綠色服裝”已成為時裝發展的新趨勢。用天然但不破壞生態的原材料生產,且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不產生汙染、穿在身上對人體健康沒有不利影響的安全健康的衣服謂之為“生態服裝”,生態服裝體現了回歸自然的生活哲學,充滿了對生命、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也是環保服裝、綠色服裝。綠色服裝應當經過毒理學測試並具有相應標誌,這些標誌上有對服裝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質範圍的限製,從pH值、染色牢度、甲醛殘留、致癌染料、有害重金屬、鹵化(即有機氯)染色載體、特殊氣味等化學刺激因素和致病因素到阻燃要求、安全性、物理刺激等方麵都有規定,環保性還應當體現在其他方麵,比如原材料來源是利於生態環境的,其麵料的生產過程中可以避免向環境排放含硫的有毒氣體、廢液;在紡絲生產中使用的溶劑可以百分之百地回收再利用;合理、科學地選用無害於人類健康的化學劑、色素,並且控製有害物質,實現自然與人類、技術的良性循環等等。

六、選擇有環保生態標誌的服飾

20世紀80年代以來,歐洲一些發達國家為保護環境和人體健康,先後作出了對紡織品和服裝殘留的有害物質,如偶氮染料、甲醛等限量的規定,對有害物質檢測超過限量的紡織品和服裝禁止進入市場,不準進口。美國、歐盟相繼出台了相關的環保法規和紡織品環保標準,對進口紡織品實施嚴格檢測,對進口服裝的100多種有害物質含量進行限製,提出了對非環保染料的限製,對紡織品中偶氮染料、甲醛、五氯苯酚、殺蟲劑、有機氧化物等的含量都實施了嚴格的界定。日本客商也已明確要對我國服裝企業對縫針、大頭針、斷手針等進行檢驗。我國出口的絲及絲綢要接受200多項指標檢測。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成立了中國環境標誌認證委員會,對照歐盟標準製定了生態紡織品標準,推行環境產品和環境管理體係雙綠色認證。環境標誌的生態紡織品標準於2000年1月27日開始實施。

北京九采羅彩棉產業有限公司等18家紡織企業獲得了中國環境標誌產品認證。一批環保紡織品服裝,如彩色棉花織物服裝、莫代爾(modal)纖維、大豆纖維織物(大豆提花綢、粘豆綢、生態蛋白絲呢絨等)、彩棉和遠紅外丙綸交織襯衫麵料等成為紡織行業的亮點。中國環境標誌認證委員會的工作,對我國紡織行業的生態環保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國際環保紡織協會於1992製定了生態紡織品標準100(OekoTexStandard100),專門用來檢測紡織品和服裝上的有害物質。對通過測試和認證的產品授權使用“通過有害物質檢測”標記,方便消費者從市場上選購安全的紡織品,同時對實行生態紡織品生產的企業也是一種鼓勵、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