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踐行低碳的師生群體
低碳是一種理念、一種意識,需要貫穿於每個人的行動和生活中。低碳的校園是老師和學生共同的低碳。作為最主要的構成主體,師生無論是在上課、課後、生活中都應注意個人的行為,減少碳排放量,保護環境。
3.特設的低碳組織
低碳組織既包括專門的研究機構,又包括宣傳組織。研究低碳的機構由能源、環境、經濟方麵的專家組成,能夠把低碳技術轉化成現實成果。宣傳組織是學生宣傳低碳的組織,如低碳協會、義工團隊等。
三、建設低碳校園 培養高素質人才
發展低碳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全球都已經開始行動起來,采取各種措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國際組織、各個國家已經開始出台相關政策,推動低碳經濟、低碳技術的發展。各國的環保組織也積極行動起來,倡導健康的低碳生活。作為傳播人類文明和知識的機構,學校更要承擔引領人類文明、提升公眾意識的高尚責任。作為社會中一個重要的組織,學校也應該積極地行動起來,加入到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運動中來。
學生階段是一個人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形成最關鍵的時期,因此,加強對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是麵向全社會普及生態文明知識的最重要一環。通過低碳校園的建設來弘揚生態文明有著特殊的意義:
1.順應能源節約型社會的發展趨勢
能源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隨著各種化石能源的過度消耗,各國更加注重對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在全社會範圍內,樹立節約意識和觀念,倡導節約文化和文明成為一種新的時尚和潮流。各國建設節約型城市、節約型企業、節約型社區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方向。學校作為傳播人類文明和知識的機構,更應承擔引領人類文明、提升公民素質的偉大責任。建設低碳校園正是順應了能源節約型社會的發展趨勢,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2.符合低碳城市建設的總體思路
學校作為重要的社區,是城市的一個組成部分,建設節約型校園、低碳校園不僅是順應能源節約型社會的發展趨勢,同樣也符合低碳城市建設的總體思路。低碳校園可以減少煤炭消耗,利用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積極促進低碳城市的實現。
3.有利於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學校作為一個廣闊的平台,通過學校內的研究機構、教師隊伍的不斷努力,在課堂上強化學生的低碳意識;通過學生社團組織的各種活動,讓學生在點滴的生活行為中落實低碳意識。這種具有低碳意識的學生如果步入社會,對於社會發展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這些學生可能從事不同的工作,如從事低碳技術的開發、低碳政策的研究。即使沒有到這樣的低碳領域工作,也能在日常工作中踐行低碳的理念。可見,建設低碳校園、宣傳低碳理念能夠為社會需要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4.有助於提升學校教育的內涵
學校教育內涵的本質是追求人的發展,因此,人既是學校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提升學校教育的內涵,就是把學校教育與學生的幸福、自由、尊嚴、終極價值聯係起來,使教育不僅關注物,更關注人,使學校教育真正成為人的教育,而不是機器的教育。
建設低碳校園不僅能使教師和學生的環境素養得以提高,學校環境得到改善,而且還通過學生帶動家庭,家庭帶動社區,社區又帶動公民,使更多的人廣泛地參與保護環境的行動,形成更大範圍的聯動,共同保護環境。
這種低碳意識在校園中的紮根也是校園文化的一次提升,對於學生精神層麵的教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建設低碳校園,可以向當地、全國乃至國際社會介紹和交流自己的經驗,提高自己在本地區的聲譽和形象,有利於學校自身的發展。
四、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
人的意識有很多種類,同時也很複雜,意識中與環境、資源及保護等有關的內容即是我們對保護環境的意識,或稱環境意識。它涉及人類對生存環境、自然資源種類及有限性的認識,以及人們的行為取向和社會心理。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應該認識到,目前全球生態係統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自然及人為方麵的危害,特別是中國的環境更是令人擔憂,我們應該樹立起良好的環保意識,自覺維護生態平衡,抵製破壞環境的行為:要有高度的資源(空氣、水、土地等)有價意識和資源再利用意識,保護和節省不可再生資源,做到物品循環利用,努力約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以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